解答世界困惑,中国靠什么?

来源:玉渊谭天 | 2020年11月14日 22:06
玉渊谭天 | 2020年11月14日 22:0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如果问11月初的世界,哪里最瞩目,答案想必是中国上海。

  就在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

  上海的开放前沿——浦东新区,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GDP。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浦东的飞跃就是中国创新发展的缩影,中国何尝不是在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中国靠什么创造奇迹?或许可以从10月末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找到答案。

  这次全会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稿出炉。当全世界都在寻找确定性,中国如期规划未来,节奏如常。

  规划二字的背后,我们或许能看到中国力量。

  今年,美国知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出了本新书,名字叫《道德重要么?》

  2020年,天灾袭扰。而一些国家漠视疫情、自行其是造成的人祸,用上面那本书名概括再合适不过。

  疫情冲击之下,不少国家通过强刺激手段维持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兹,最近也出了本《美国真相》,探讨的正是:注重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

  面对全球困局,中国的答案是什么?

  如期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回答的正是这样一个命题。

  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事关未来5年到15年。2万余字,回应的,是所有人的关切。

  首先要读懂的是题眼。建议稿中有这么一句话: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五年之前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被正式提出。

  看清这条线索,也就看清了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和大方向,也就读懂了这次建议稿12个大部分的排列顺序,也就理解了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首位的考量。

  有意思的是,最近几天谭主在钓鱼台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不少知名跨国企业演讲的主题词,大多都是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

  这样看来,新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构建的,是今年新闻里最热门的词汇,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的前半句,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意味着“共享”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

  这也就有了建议稿里非常抓人的四句话: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分配结构明显改善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蛋糕,要分配得更公平。蛋糕,也要做得更大。怎么做?

  置于首位的“创新”,对应着“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决定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建议稿里特别提到:

  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强,不是自己跟自己玩,也不是各个省市自己循环,而是要更好地链接世界。

  这正是新发展理念当中,“开放”二字的深意。

  国内大循环要牵动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正在让中国成为全世界新的引力场

  联合国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49% ,而中国仅下降了4%。

  谋划未来,中国看到的不止是5年。

  这次的建议稿,把15年远景目标,放在了5年规划前面。

  这很罕见。

  先谋长远,再去落实。步子更大,迈得更稳。

  除了这些,曾经参与过四次五年规划编制的董煜还跟谭主说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不要觉得规划文本是枯燥的东西,它好像写一本科幻小说,而且是一种硬科幻,写了以后,将来它是会变为现实的。

  中国“硬核科幻”,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答案或许可以从五年前,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说起。

  现在,很多人觉得环境很严峻,面临的挑战很多。其实,2015年,也不好过。

  搜索当年的报道,扑面而来的关键词,是“下降”。

  那一年,中国经济增速创下24年新低,不止如此,财政收入在下降、企业利润在下降、工业品价格也在下降。

  与此同时,股市震荡,金融风险上升。唱衰中国经济的报道,到处都是。

  除了看得见的钱袋子,还有闻得着的空气质量。

  那个时候,大街上很多人也都戴着口罩。当时,因为钢铁产能过剩等原因,社会的焦虑点聚焦在北方城市的严重雾霾。

  说个数据,2013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只有3个

  面对这样的重重困难,中国该怎么编制五年规划?

  现在回看“十三五”规划的25个指标会发现,最多的一类指标,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十个。在当时,不少人都很困惑:为什么是环境?

  中国选择用行动给出答案。

  就在“十三五”规划制定后不久,中央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跟过往讨论大战略不太一样,这次会议,讨论了6件“小事”: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垃圾分类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

  养老院服务质量

  住房租赁市场和房地产泡沫

  食品安全监管

  而这些事在总书记眼里都是大事。其中的第一个,就是关于雾霾。

  这件事,下了决心。

  北方不少地区烧煤取暖,产生大量污染物。这次会议之后,国家能源局牵头,多个部门联合发力,调整价格,城市试点……

  第二年,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完成“煤改气”“煤改电”394万户,削减散煤1000余万吨。

  根据清洁取暖污染物减排贡献量化分析发现,清洁取暖对烟(粉)尘减排贡献非常显著,能达到 19. 23%。

  成绩,是可见的——首批12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7%。

  决心,是逐步加码的。

  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2013年的3个变成了84个

  2017年,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全国范围停止,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宣告终结。

  到2019年,甘肃祁连山144宗矿业权全部关停退出。五年内,全国化解钢铁产能约2亿吨。

  偏蓝的色号愈发定格在中国的天空。

  不仅天蓝了,北京的晚上也能看到星星了。

  有一位星空摄影师,也亲自做了一个北京星空测评。

  她以故宫为起始点,用夜空质量检测仪,分别测量不同地点的夜空质量。结果是:北京不仅能用肉眼看到星空,还能找到很好的观测地点。

  环境,不止是能看到星星的生态环境,也是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

  过去五年,绿色这两个字,成就了迄今为止中国生态改善最好的五年,也凝聚起了新的发展的共识,并且全面解释了新发展理念之下,GDP的真正内涵——绿色也是GDP

  绿色的新发展理念,让五年前的约定一一达成。

  现在再回看过去五年,有痛感,有风险,甚至遇上了百年未遇的疫情。

  中国,都稳住了。

  正像董煜所说的那样:

  不管国际形势多复杂,甚至是说形势越复杂,我们越需要规划。

  规划,其实就是争取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力还有多大?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里,有一个关键词——人,被提了 132次 。

  人,是最大的潜力。

  但是关于人,谭主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而发达国家超过了70%。

  差距就是潜力

  建议稿里提到的分配要改善,增长要同步,关注的就是大家能赚多少。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赚了之后能花多少。

  再看一个数据,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72.2%。2019年,这个数变成了65.2%,挣得多了,消费率却少了。

  所以说,不止是增加收入,减轻高房价高房贷的压力,大家才更敢买买买,也因此有了远景目标里提到的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这也是建议稿中特别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共同富裕

  不过,以北纬31度为分界线的南北两头 ,正在发生着很多年轻人都感知得到的变化 。

  如果你正在面临选择就业城市,你会发现,北纬31度以南,你可以选择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也可以选择网红新晋一线城市苏州、杭州、成都、武汉。

  但当你把目光投向北纬31度以北,选择圈会迅速收缩。南方还是北方?

  在公报中有这样八个字: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看起来很宏大,但真正读懂它,你可能会对未来的选择作出不一样的判断。

  先来看看今年关于城市的一件大事,在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共调研11地、12次。你可能没发现,北方有6次,南方也是6次。

  背后的深意,正是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

  再来看看今年被格外关注的武汉。早在两年前,一份从中央发出的意见,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其中就有武汉。

  被赋予引领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发展使命的武汉,今年一季度为了守卫生命,武汉经济增速下跌40% 。到三季度,武汉快速重启,重新进入全国城市GDP前10。

  另一个中部城市——长沙,也在总书记今年10月份考察之后,被列入新一批自贸区 。

  中部,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西部也在进行格局重塑

  就在本届五中全会召开前1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一份重要文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

  东西南北中,全国一盘棋

  如果说协调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第一重深意,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第二重深意。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60%,但如果按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核算,这一数据则变为不足45%。那些没有城市户口的人,并没有真正的城镇化。

  董煜告诉谭主:

  要健康的城市发展 ,要健康的人口结构,就不能说唯学历论去搞城镇化。因为城镇化也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 ,它需要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城市当中。

  就说我们最熟悉的一群人。2019年在美团平台就业的外卖骑手,有398.7万人。

  当疫情让城市慢下来,不少人才意识到,城市已经离不开他们。城市离不开的还有很多人。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城市都会深切感受到全面缺人的烦恼 。1亿人落户,是“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十四五”规划建议稿里,也特别提到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新发展理念提到的“共享”,说的就是每个人的被需要幸福感

  发展规划从来不只是国家规划,而是我们共同的机会和目标。

  14亿人加起来,就是我们的发展力,就是中国的未来。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解答世界困惑,中国靠什么?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