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11月27日,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高官齐聚一堂,表达和平愿望,探求和平之路。这是自1991年马德里和会以来,国际社会就中东问题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有关各方广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反映了国际社会通过谈判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公正、持久、全面和平的殷切期盼。
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举世瞩目,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筹备时间漫长。自美国总统布什今年7月提出召开会议建议,至今已过去4个多月,其间美国国务卿赖斯8次访问中东,频繁穿梭调停,直到近日才将有关议程敲定,可谓心机费尽。二是与会阵容强大。参会者中除了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八国集团成员的代表外,还有叙利亚等16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阿以代表能同坐一个屋檐下,寻找消弭敌意的途径,本身就是一大亮点。三是所议问题复杂。中东冲突由来已久,是当今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之一。阿以之间要化解诸多矛盾、消除百年积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涉及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归属、难民回归、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难题,要彻底摆平,更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尽管难度很大,人们仍期待安纳波利斯和会能使中东和平列车重新启动。
中东和谈的症结是土地与和平问题。阿拉伯人要收回被以色列侵占的土地,以色列要阿拉伯国家给它以和平与安全。联合国有关决议是和谈的基础,40年前安理会通过的第242号决议,就把土地与和平联系起来了,其核心内容是:以色列撤出所占领的土地,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和平生存权利,这就是国际公认的“土地换和平”原则。上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埃以签订了和平协议并正式建交。1994年,以色列同约旦签署和约并实现关系正常化,次年,约旦从以军手中收回340平方公里失地主权。这些都是“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今后,巴以、叙以和黎以争端要获得合理解决,同样不可能背弃“土地换和平”原则。
如果说海湾战争后,马德里和会是阿以冲突进入全面政治解决阶段的一个“开幕式”,那么伊拉克战争后,安纳波利斯和会则是促进中东和谈的又一个“新起点”。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取得具体的突破性成果,但巴以达成了《共同谅解文件》,再次唤起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特别关注。巴以在会上承诺,双方同意立即进行谈判,以期在明年年底前达成一项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和平条约。就目前形势而言,巴以恢复历经挫折并已停滞多年的和谈,符合各方利益。双方应当抓住机遇,建立互信,切实实施后续步骤,争取早日达成最终地位协议,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睦共处,进而带动叙以和黎以争端的解决,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中东大地。(岳麓士)
更多相关专题:
责编:李秀伟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