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杰矛头再指王德显:他居然否认打过我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5日 13:03 来源:
北京青年报消息:与教练王德显彻底决裂再次将孙英杰推上风口浪尖。日前记者通过种种努力,终于说服在云南呈贡训练基地独自训练的孙英杰接受了20分钟的专访。
■王德显打队员是家常便饭
记者:兴奋剂事件后你的训练、生活还好吗?
孙英杰:兴奋剂的事出了以后,我被禁赛两年,明年就解禁了。禁赛后闹得最大的事是我的奖金问题,今年春节前体工队(火车头)终于把问题解决了,我在2月就回到了王指导(王德显)身边,开始恢复性训练,一直到不久前我离开。我的事业经历了低谷,我正在努力站起来,我仍然相信自己。
记者:王德显体罚运动员是真实的吗?这次离开是因为再也不能忍受他的暴力?那当时为什么还回去?
孙英杰:今年2月回去实际上还是对这份师徒情谊心存感激。毕竟,我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跟他训练。可人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王指导不仅打我一个人,我所有的队友谁没挨过他的打?他打队员几乎是家常便饭。可以说,我是被他打大的。
■我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
记者:如果是这样,你们没想过反抗?
孙英杰:体罚在我们队里就是训练的一部分。反抗?谁敢啊?我们毕竟都是孩子,他是教练。队里像个大家庭,家长教训孩子难道不正常吗?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的想法,但现在我都快30了,我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你还这么打像话吗?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体罚是2000年前后,他把我鼻子打骨折了,整个脸都肿起来,面目全非,腰也打坏了;他还把我送到满洲里的乡下去,训练是不行了,腰都没法弯,洗衣服什么的都做不了。其实小时候的想法也挺简单,王指导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他是恨铁不成钢。要出成绩,就必须忍。
记者:这次你却选择离开,也就是说忍无可忍了?怎么产生这些变化的?
孙英杰:这次打我是因为所谓手机短信的事(注:日前王德显及其妻子朱某向媒体称并未体罚孙英杰,而是孙整日沉溺于不良短信,无心训练),那是我朋友借给我的手机,被王指导知道了,他就在训练的时候当众训斥了我,朱医生(即王妻,是长跑队队医)也在旁边骂我,骂得非常难听。随后他们把我叫到一个房间里,王指导又像从前那样狠狠打我,一边打一边骂我堕落了,忘恩负义了……
他通常就用秒表带、三角带、皮带这些东西打,他认为他摸透了我的性格,认为我还会像从前那样忍下来。但是这次我受不了,毕竟我那么大了。再说我晚上用手机怎么了?即使有什么庸俗短信又怎么样?这是我的私生活,你翻看我的短信已经触犯了隐私。在我们队里,报纸、书籍、杂志、电视这些一般都是不太让看的,也不许用手机,更不用说谈情说爱了。他就希望你除了训练就是训练。但是人会改变,这么多年我们在改变,他却一点没变,他还在用他过去的方法训练和改造我们,这样不行。我离开他不是忘恩负义,仅仅是希望改变,难道改变就是堕落?我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田径圈子里有很多家长式管理
记者:就你所知,体罚队员在中国田径界常见吗?中国体育经过那么多年发展,成绩上去了,训练手段和训练理念没有改变?
孙英杰:体罚真是司空见惯!各个队就像大家庭,外人怎么知道家长怎么管理他们的孩子?知道了又能说什么?我的意思是,中国田径圈子里甚至很多领域里的家长式管理还是很常见,体罚、辱骂都再平常不过了。的确,中国体育事业上去了,训练手段和观念跟国外比还有相当距离。我真希望教练能多跟队员交心,毕竟运动员都知道出了成绩对自己好,谁都不傻。为什么非得用暴力解决问题?我就非常羡慕国家女子竞走队教练和队员的关系,教练对她们就像对待朋友一样,跟她们说心里话,教她们上网,还一起探讨新鲜事物。多好啊。
■想对他说今后不要再体罚队员
记者:离开王德显之后你的心态怎么样?毕竟他带了你那么多年。
孙英杰:是啊,他毕竟是我的恩师,离开他我也很心痛。可我的确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也非常想对他说:‘王指导,你必须看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变化,也希望你今后不要再体罚队员。’其实王指导从前很不错的,对我们也很好,我有什么心里话还能跟他说说。直到朱医生来到他身边之后他才越来越粗暴(朱某是王德显第二任妻子)。但我最伤心的事是他这次居然否认打过我!我的伤他能否认吗?当时把锁骨都打坏了,第二天没办法训练。我的背上也没一块好的地方,青一块紫一块,都是血,肿起老高。
记者:离开王德显以后怎么安排你的训练?你的目标是什么?
孙英杰:我现在仍然是火车头的队员,只不过暂时没有教练。明年我就可以参加比赛了,第一个目标当然是2007年的北京马拉松赛,我仍然相信自己的实力。当然,我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希望代表国家征战2008年奥运会。
记者:有消息说你到云南来是为了追寻爱情?
孙英杰:只是过来训练,就我一个人。我是不小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事业仍然是第一位的,个人问题暂不考虑。
■文/新华社记者陈鹏
视点
别让体育蒙羞
坦白地说,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体罚”是由来已久的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父权思维的形象代表之一,就是旧时很多家庭都会准备的一种生活用品———家法,即使在纸墨生香的私塾学堂,知书达理的教书先生的常规姿势也是一手《诗经》、一手戒尺。
这种严厉的体罚在旧社会为维护家族和社会稳定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在疼痛的伴随下,思想灌输得以代代相传。但现在,这种粗暴文化已经不再被主流意识所认同,我们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里看到:爸爸打儿子,警察一样会找上门。
但就是这种已经遭到公众指责的体罚,在竞技体育的角落中仍然存在,孙英杰如今揭出了这一灰色地带,也是冰山一角。在她的描述中,教练王德显对运动队使用的是简单粗暴的家长式管理,把体罚当成了训练队员的一种方式,似乎这位著名田径教练更习惯拿在手里的不是秒表,而是皮带、甚至电棍。
虽然王德显否认体罚,但不论是孙英杰,还是艾冬梅,都证实了体罚在运动队中的普遍存在,这种残酷的方式还在“培养”着一群又一群的运动员,甚至顶尖选手也不例外。
这种情况的存在证明了我国竞技体育在一些方面的落后,有些队员就像旧时的学徒,从小就把这条命给了师傅,任打任骂,劳动所得全归师傅所有,自己的收入微不足道。
师傅没变,但徒弟要变,我们听到孙英杰说出了“个人权利”、说出了“个人隐私”,这在王德显看来也许就是“大逆不道”和“堕落”,虽然这种个人意识的觉醒在当今社会早已成为主流,但在田径场上却是轩然大波。
还有多少运动员在遭受着孙英杰、艾冬梅的命运?法律和制度如何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在成绩的背后,中国竞技体育需要深刻反思。
责编:贾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