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于嘉的博客:属于姚明的城市:上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9日 09:06 来源:CCTV.com

  于嘉的博客 〉〉点击进入

  来自上海的力波啤酒的广告歌这么唱: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走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来,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让我越看越爱。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力波也在。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总会在家做白日梦,想想学生时代如何在火车站和长途大巴上打发时光,到卢湾去看姚明如何与四大国手斗智斗勇,看上海如何与八一共同演绎CBA历史上最具传奇的总决赛。那个时候卢湾可以爆棚,关于这点我记忆犹新的两件事一是黄牛党争先恐后准备买下时任精品购物指南记者的刘亚平手中的采访证;二是卢湾体育馆卖出记者席座位票导致记者与上海体育局负责人员挥拳相向。这大概是我印象中上海篮球最火热的年代,一到CBA总决赛,卢湾就像座火山,积蓄着喷发的力量。

  从炽热的岩浆到破败而冰冷的火山灰,上海篮球并没用太长时间。巨人西行留下的空白开始让上海阿拉们品尝篮球带来的苦涩。成绩的迅速滑坡引发速度更快的球市衰退,当观众席上大片的空白如同脱发病人头上的瘌痢般触目惊心之时,这座城市再也无法用区区一座冠军奖杯来掩盖篮球市场的苍白。

  上海篮球不缺巨星,如同这座俯仰吞吐多少大江大浪的城市从不缺乏焦点。2002年上海送出了NBA第一个亚洲状元秀,3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球星;2004年刘炜终于成为了中国男篮征战奥运会最年轻的先发控卫,一年后他已经成为牵动中国和澳大利亚篮球的使者,珀斯野猫队的CEO安德鲁·弗拉霍夫铁了心认定刘炜能成为国际级的组织后卫。这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篮球兄弟,已经站在了中国篮球的最前沿,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影响上海人对篮球的态度。上海人不会因为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情开始对篮球狂热地喜爱,就像这座城市的属性,泰然自若到山崩于前也不变色的程度,任何时候都只用俯视的态度去对待所谓大事件。也许他们见多了大场面大明星,全国男篮冠军在他们的眼里也只是平淡如常。

  姚明曾经说过,当朋友需要平视。其实对待每一件事物都应如此。能够把这种态度单提出来说本身就说明上海属性在姚明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如果缺乏平视,上海篮球就很难像东北三省那样随便吆喝着开起一个又一个篮球学校;如果只是仰视,一个个散落在学校里的篮球苗子也就永远只能是顽石中等待开采的璞玉。上海的篮球市场就这么不温不火地存活着,冷眼旁观着十里洋场商战的热火朝天。

  没关系,上海是个大城市,是讲实惠的地方。既然无法以百倍的热情去投入到篮球场上,总可以拿来主义至少,先用再说。你可以轻松地从上海男篮最鼎盛的CBA年代里列举出很多响当当的人物:张勇、刘震、单卫国、贾楠......但他们没有在这里停留过多的时间,上海的水土只有上海人自己能休养生息,外乡人不但消受不了,也很难把他们带来的财富长留于此。上海人不会在乎,因为他们讲得是实惠,要的也就是眼前。

  上海不缺乏历史,但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十分惊人。怀旧感在这里越来越不值钱,让新潮的上海人永远乐此不疲。上海篮球可能是少有的怀旧记忆,一直停留在大鲨鱼拥有姚明的时候,其实不要忘了,即使姚明没有离开,也没有多少人去看卢湾的常规赛。不去培养市场,只去制造焦点,我们没法一起开创大场面。上海人未必不爱篮球,但篮球恐怕不爱上海。

  无论从任何角度说,上海都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算起来是中国最早张开怀抱和世界接轨的地方。做事塌实的上海人容易制造焦点,但这焦点往往容易高处不胜寒;上海人也容易诞生国际巨星,但却无法充分让巨星带动整个市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听说卢湾首轮爆满后又开始门可罗雀,在慨叹物是人非后是不是该想想如何改变这偌大城市中无人喝彩的小场面呢?

  希望有一天大家能重唱开头那首歌,预备起:......好日子好时代,我爱上海篮球也爱。

责编:宋璐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