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地震后,四川灾区建立了一所“四川烟草希望小学”,不仅屋顶上有明显的“中国烟草”的标识,楼下的一块石板上还写着“立志奉献社会,烟草助你成才”。哪个企业捐资不想冠名,如果捐钱连名都不上冠,以后还有企业捐款?“烟草希望小学”少一所,便会有部分适龄儿童失去相对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烟草制造商们赞助希望小学且冠名就是一种变相广告。“立志奉献社会,烟草助你成才”,经过几年这样的熏陶,到头来不知道从这里毕业的小学生是否沦为“吸烟人才”?质疑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烟草冠名希望小学,究竟该何去何从?
笔者以为:烟草公司赞助希望小学,并寇名“烟草”行为,不但没错,而且应该大力表扬,屈指算算,烟草公司赞助的希望小学还少吗?既然有企业愿意出钱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的读书问题,这就是好事!如果说,冠名上有什么不妥,那也是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所至。一是吸烟既然有害身体健康,为什么还辅以明文让其生产和销售?二是……
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最需要帮扶的时候,烟草企业挺身而出,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兴建希望小学、开展助学活动,实际上体现了社会责任担当。请问,一干极力贬低此项捐助的专家们在哪里?你有过捐助贫困学生之举吗?抛开烟草行业这个敏感因素,你创造出了高于企业捐助学生的社会价值了吗?问过那些正在希望小学上学,因捐助而受益的贫困学生们的感受吗?
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普遍现象:各地的烟草公司和电力集团开始涌入到了希望工程之中。某种程度上讲,烟草公司的做法也是国有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一体现。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我们又怎能苛求于一个企业的市场思维呢?进一步说,如果没有这些烟草公司和电力集团,这些希望小学还能正常运行吗?除此之外,谁还能扮演好这个完全公益性角色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相信下一步出现的后果就是,学校名字不以烟草命名了,希望小学也从此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此种“动机不纯”的慈善行动深深打上着“利益病”的烙印。而“有偿赞助”希望小学歪风的盛行,不仅有悖于慈善本身的理念价值,还无形之中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立志奉献社会,烟草助你成才”,经过几年这样的熏陶,到头来不知道从这里毕业的小学生是发展成社会栋梁式人才还是沦为“吸烟人才”。
赞助希望小学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但是,在希望小学进行烟草宣传则背离了企业责任,是在用变相的广告载体对公众和社会进行诱导。我们并不拒绝烟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捐助更多的希望小学,但是,应谨防企业用赞助的方式来为自身做广告。如果企业是在用隐蔽的方式,甚至是用社会责任的幌子来做广告,在笔者看来,同样也是有害的。
烟草广告入侵希望小学更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希望工程的耻辱。慈善的真谛不是捐钱冠名,真正的慈善者总是不希望留下自己的名字的。烟草公司可以捐钱建希望小学,但烟草希望小学,烟草助学金奖学金等等,应该绝迹。
基于国情,我们很难立刻全面戒烟,烟草企业合法生存可能还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以为应该鼓励烟草企业无偿做善事,而不是给予他们免于赞助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烟草企业应该从“自我救赎”以及“向社会还账”这两方面看待自己的无偿捐助,如果社会都有这种观念,或许烟草企业不会想方设法将赞助凌驾于教育之上了。
目前阶段,烟草是合法商品,相关法律对烟草促销和赞助也尚未全面禁止。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3条第3款中规定:因其宪法或宪法原则而不能采取广泛禁止措施的缔约方,应限制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限制或禁止”的措施。鉴于烟草制造商们做慈善事业的欲望滚滚,而希望小学又资金匮乏,让两者各取所需也未尝不可。只是,赞助可以,却不必冠名。
尽管世人都在担忧“冠名”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引导,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希望小学的存在,在事实上缓解了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让很多孩子拥有了设施齐全的受教育环境。教育是百年大计,十几年前提出的政策目标至今也没有实现,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何以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坐在“烟草助你成才”的教室里浑然不觉了。从这个角度看,“烟草希望小学”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投入远远不够的教育生态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