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在一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与此相反,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这个文件让百姓稍感欣慰,但是全国各地水价“涨”声四起的局面会如何改观?低收入家庭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人,多少人喝不起水,水价才能得到遏止?
对于居民的生活用水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变成如何去核定一个最低的用水需求,假如你这个最低用水需求没有核定好,或者说核定很不合理,就会导致一方面是在节约资源的大的这样一个幌子之下。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刚性的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涉及到对资源的节约和对居民的这种最低生活的用水保障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多省市酝酿上调水价,拟涨幅度最低3毛,高到1元,节约资源,企业运营,外资参与,水价上涨理由成因众说纷纭,城市居民接受水价上调政策,但对上涨幅度定价环节存在质疑。如何避免垄断经营?将水价上调变成供水企业利润增长点,政府如何监管水价成本公开透明?水价上涨是否也能让企业交出一本明白账?
本期责编:孙鑫 |
水价的上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民众自然也会关注的多些。民众对于供水到底由政府还是企业来提供的关心实质上还是因为其会影响到水价。水企亏损原因很多,改善的方式也不能简单将负担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应该从企业内部找原因。另外水价成本的相关信息也应公开,否则公众对于水价上涨的质疑恐怕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