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1984年国务院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CTV.com  2008年10月07日 17:1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社  

  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20年成就辉煌

  据中国信息报2004年8月23日讯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出首批沿海城市对外开放20周年。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威海后升为地级市成为第15个),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20年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抢抓先发效应,综合运用国家优惠激励政策,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优势,使自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4的人口创造了1/5的GDP。20年来,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量迅猛扩张,1983年15个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仅931.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7%。2003年15个城市共创造地区生产总值24374.9亿元,占全国GDP的20.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比同期人口所占比重高13.6个百分点,比面积所占比重高19.4个百分点,相当于不到全国1/14的人口,创造了1/5的价值。从发展的速度看,1984-200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15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2倍,年均增长12.38%;而同期全国增长6.22倍,年均增长为9.57%。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年均发展水平比全国高出2.81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年来沿海开放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平台,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1983年15个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9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204.7%。2003年15个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103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288.2%。15个城市200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154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整体经济向工业化完成阶段演进。20年来沿海开放城市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在发展中提高。15个城市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了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9.5个百分点。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开始回落,三产比重快速攀升,沿海开放城市整体经济正在向工业化完成阶段演进。

  ——人民生活水平大步迈向小康。改革开放后,沿海开放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3年15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简单平均计算为10762元,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是1983年的18.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简单平均计算为4629元,是1983年的11.5倍。沿海开放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1983年城镇和农村分别高出1.7%、29.6%,2003年已分别高出27.0%、76.5%。

  对外开放给沿海城市带来了极大机遇和巨大发展,同时,也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拉动力。

  ——出口成为主要动力。2003年,15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17.4%,消费品零售额占19.2%,出口总额占30.4%。“三驾马车”中出口占全国的比重明显高于GDP、投资、消费比重,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经济外向度提高。2003年15个城市进出口总额为2655.6亿美元,占全国的31.2%,人均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全国人均的4.3倍。15个城市外贸依存度达9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30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达45.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最集中。1983年引进外资才开始起步,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还不到20亿美元,沿海城市也微乎其微。而2003年15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了250.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的46.8%,沿海开放城市无疑已成为全国利用外资最集中的地区。2003年平均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接近1983年全国总额。

  ——港口枢纽作用明显。首批开放城市基本集中了大陆沿海重要港口,承担了我国大部分海洋运输货物吞吐任务。2003年15个城市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5.2亿吨,是1983年的5.5倍,占全国的46.0%;集装箱吞吐量为2827.1万标箱,占全国的58.9%。

  20年的加速发展,使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成为我国目前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最强,最有希望融入经济全球化,在短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区域。实践证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

  (文/刘军,摘自2004年《中国信息报》)

责编:李二庆

2/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