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重返的理由
联合国教科文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之一。
早在1945年,为的医治世界大战造成的严重创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它创立的理由就像它章程开头的那句,碑文上的话描述的那样:既然战胜产生于人们的心灵,就应该在人们的心灵里构筑起和平的堡垒。
建立初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只有44个,但是到了20世纪的下半叶,世界上的国家多数都加入了这个组织,现在有190个成员。近几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很多关键时刻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柬埔寨政府共同发起了拯救世界十大文化遗产吴哥古迹的行动。当阿富汗的大佛被炸毁之后,联合国高课文组织立即对佛像进行了评估,并且开始运作大佛的修复计划。当人们对克隆人的诞生众说纷纭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即发表声明,强调生物和基因研究的结果只能用于和平的目的。而当伊拉克战争打响,伊拉克当地哄抢成风,巴格达国家博物馆遭到哄抢破坏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呼吁有关方面立即采取有关措施制止哄抢行为,保护伊拉克的文化遗产。在反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中心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进一步认为,普及教育、提高文化、减少贫困、倡导文明,对彻底产生恐怖主义的毒瘤是必不可少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主持人: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之前,在这个组织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金灿荣:应该讲还是很主导很关键的作用,除了经费上占了四分之一,另外确定当时议题方面,它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包括可持续发展这些概念都是美国人参与提出来的。现在它离开以后,应该讲丧失了一个发挥它特长的很大一个领域,因为跟传统的帝国相比,美国这个国家软力量是比较强的,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发挥软力量非常好的场所,美国离开应该讲是两败俱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和大国政治支持,一些活动不能搞了。
张郇:实际上美国国内一直说返回教科文组织,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这么一大块阵地它失去了,退出并没有影响教科文组织,一直还在运作,在19年中还是做了很多事,这里面看不到美国了。
主持人:很多人注意到了,包括您刚才也谈到了,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热情高涨是“9.11”之后,其中两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就是在2001年的9月份,美国教育部长佩奇派高官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年会,另外同年佩奇还在华盛顿两次会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长,来探讨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问题。“9.11”为什么会促使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张郇:这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美国需要国际上更多的支持,应该是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跟这些会员国有合作,这样有利于在反恐上获得全世界的支持。另外一个方面,关键是美国也认识到,反恐光靠枪杆子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贫穷、文盲,现在高课文组织在实施一个扫盲十年计划,劳拉就是荣誉大使。文化的低下就是饥饿贫困,这些东西都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所以说从这点讲起来,美国也觉得应该在文化的方面,在反恐的背景下应该加强它的行动。
金灿荣:鲍威尔也讲过,我们重返联合国,可以反对不正确的意识形态。
主持人:您说到这点,我想起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国际教育政策项目主任费尔南多雷默斯曾经撰写过一本书,叫《战争 教育 和平》。在这本书里,他曾经专门论述过这个,在他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不仅在于普及文化,也在于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9.11”这个例子,很多人受过高等的教育,证明还是存在一定教育的失败,这个失败就是没能够加强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下它具体是怎么说的。雷默斯认为,在如今一些国家的教科书仍然在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的时候,美国重返教科文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它将有助于美国在教育界充分参与教科文事务,传播国际容忍和国际理解,并为教科文达成其教育的道德目的贡献智慧。这是否能够代表布什政府的真正意图?
金灿荣:我想一部分。作为政治家,当然政治动机是优先考虑,教育家是从更长远方面谈问题,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动机。
张郇:但是从美国政府讲起来,希望把美国的价值观向全世界推广。但是19年前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上没有做成功,退出了。现在能不能真的像美国政府所希望的那样,通过教科文组织更多地把它的价值观推广出去,我认为依然是一个疑问。但是美国返回教科文组织,应该说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跟沟通无论如何是一个好处的。因为我觉得美国是一方,还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主持人:您说无论如何有好处,但是也有一种相反的说法,认为美国向来被指责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霸权主义,他的加入能够促进国际之间文化的理解吗?
张郇:我相信美国政府19年再回去之后,它也应该在反省,它应该以后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什么样的方式,跟这些成员国合作。劳拉会上说要全力推进这些目标,具体怎么做,它肯定也会想,如果到里面再去或者公然单边的话,它没有否决权。
主持人:今天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举动,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会给致力于改善世界文化教育状况的组织带来影响,如同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一样,既然战争产生于人们的心灵,那就应该在人们的心灵里构筑起和平的堡垒。我们也真心希望这样一支国际组织能够将这样的堡垒在人们的心灵中构筑地更加坚固。
感谢您收看我们的节目,再见。
责编: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