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重返的理由
——2003年9月30日《国际观察》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01日 14:13)
CCTV.com消息:主持人(方静):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为您现场直播的《国际观察》。请看视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联合国为促进各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构,然而在19年前,美国则打着机构腐败和管理不善的借口宣布退出了这一组织。而昨天,随着星条旗在巴黎总部上空升起,美国再次成为了这一国际组织的一员。但是关于美国的退出和重返却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疑问,今天我们节目的观察点就是美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复杂关系。参与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副院长金灿荣先生和新闻观察员张郇。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借助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个新闻事件。
9月28号,“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和布什离开华盛顿前往巴黎,开始对欧洲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在巴黎,劳拉的首要任务是代表美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一项纪念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仪式。美国于1984年以该组织存在管理不善及反西方偏见等为由退出了教科文组织,2002年9月12号,美国总统布什在第57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时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析家们称,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只在赢得联合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对美国的支持,而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重返这个国际性组织,将帮助华盛顿打击助长恐怖主义的有害意识形态。布什的夫人劳拉则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也许多美国人的目标。
主持人:我们今天谈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必然首先谈回到19年前,当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是1984年,当时是里根政府。我们刚才也谈到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借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金灿荣: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原因,当时美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非常孤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75年的时候将以色列开除教科文的欧洲集团。
张郇:当时说是以色列破坏耶路撒冷古城的原貌跟地位。
金灿荣: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整个态势,应该讲80年代中期的时候,第三世界的影响确实比较大,他们在两大阵营之间保持某种独立姿态,他的政治影响非常大,美国在里面感到非常孤独,又赶上里根政府,里根政府是比较强悍的政府,当时美国的参议院又掌握在共和党手里,共和党在对外政治上一贯比较狭隘一点,有点像商人一样,我给你东西你就要有回报,当时美国在教科文组织里负担的费用是四分之一。
主持人:四分之一大概相当于多少?
张郇:当时经费可能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在美国重返之前,教科文组织是每两年开一次大会,预算是五亿四千万美元,当时可能没有这么大的数目,反正是四分之一的概念,这次需过重返以后,还是要交会费,就是六千万,基本上是他的六分之一。
主持人:第三世界国家当时的力量很强大,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它的规章是怎么样的?
张郇:它之所以在教科文组织里美国越来越感到孤立,因为它只有一票,票数是没有否决权的,所以很多问题的决定上,它表达了反对的意见,但是没用,投票的时候很多亚非拉国家很多美国不满意的决议都被通过了。
张郇:它把以色列开除集团之外,美国有一年不交会费了,我花了钱你们做主,所以他们应该说很恼火,除了安全的问题之外,美国在国际跟各国的关系中,文化是很注重的一块,他希望在全国世界,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文化能够占领一定的位置。
主持人:现在这些年过去了,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十几年过程中,美国为什么始终没有重返教科文组织?
金灿荣:美国的政治决策过程跟很多国家相比,它比较慢一点,因为它的政治制度制约比较多,它一旦做出一个决定退出再返回去,没有一个很大的理由,大概也没有人有积极性做这个事,所以这个事情需要有一种契机。
主持人:所以大家也注意到时机的问题,因为今天应该是非常敏感的时候,美国决定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现实考虑是什么?为什么今天突然宣布重返?
张郇:有一点需要澄清的,这件事来得并不突然,为什么?因为现在很多的报道说,美国是因为反恐,要联合国通过决议或者说去年布什宣布说联合国给他一个授权,但是实际上要求美国返回教科文组织的呼声在美国国内也一直就有,但是最终做出来是2001年5委月份美国众议院批准了重返教科文组织的拨款,你回去要交钱,所以2001年5月是“9.11”之前,但是批准了拨款不等于已经回去了,需要什么时候宣布,应该说布什“9.11”之后2002年9月12号在联合国宣布,应该说布什选择这个时候,是有他的意图的。
主持人:意图是什么?
金灿荣:他的意图就是要显示和联合国的合作姿态,让联合国返回来给他反恐问题上以支持,有一种交换在里面。
主持人:所以有的人也注意到,这次整个的在联大出席的仪式也经过了很精心的设计,其中人们最关注的是派出了“第一夫人”劳拉作为代表,为什么“第一夫人”可以代表美国政府?
张郇:现在是重返,去年9月份已经宣布,今年的1月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劳拉聘为他的荣誉大使,美国还没有正式回去,所以说劳拉荣誉大使这个职位已经有了,所以说可以说是上任。
主持人:按照惯例,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来出席这个仪式?
金灿荣:如果政府职位来讲比较合适是国务卿,但是从另一方面“第一夫人”在美国政治中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国从行政权力是高度集权的,这跟欧洲的体制是不一样的。“第一夫人”由于和总统的特殊关系,她实际的政治影响力远超过部长,所以重要性超过一般的部长。
主持人:就这个劳拉的出席这个会议,今天有很多人评论,劳拉是一个极佳的人选,为什么这么讲?
金灿荣:应该讲劳拉在美国国内支持率大概会超过布什总统,应该讲多数美国人对劳拉这种类型的女性是非常欣赏的,她比较害羞,有点像东方女性的特点,所以美国很多成功女性,希拉里是一个代表,她非常能干,但是大多数人其实对她的接受程度有问题,希拉里就有一个尴尬的地方,支持他的人很多,但是总是有同样比例的人反对她。而劳拉的支持率始终比较高。
张郇: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劳拉个人的背景也很适合这样一个角色,因为她当了六年小学教师,去读图书管理学的硕士,出来以后依然在学校里当很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只是跟布什结婚以后就不工作了,她不是一个政客,她是看上去比较羞涩,一个很贤惠的角色,当然她又是一个荣誉大使。
主持人:正好跟先生是形象上很不同。很多记者也注意到了劳拉的形象,他们拍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照片,认为这些照片都是很有深意的,我们一起看一下。
现在这张照片,猛地一看好像觉得构图有些问题,因为劳拉在非常下面的一个角,实际上这张照片是非常有意义的照片,我们从劳拉的动作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刻应该是奏美国国歌的时候,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国旗在那边,劳拉并没有面对国旗,分析人说这样是为了以便照片能够拍到她的侧面,今年《纽约时报》对这张照片进行了大幅的分析,说白宫向来是用这种形象传达他们的政治信息,这张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信息,国旗、第一夫人和艾菲尔铁塔,所以《纽约时报》的分析员也说,这张照片实际上是白宫策划了很长时间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几乎是今天所有的报纸都有,法国总统两次亲吻了劳拉的手,所以也有记者问劳拉说,您怎么看待这个希拉克的举动?劳拉说,这不过是法国式的盛情而已。我想问一下张郇,这张照片你读出什么信息?
张郇:实际上我觉得很多的美国报纸在今天报道这个消息都用这张照片,应该说反映了法国总统非常殷勤,能够让人感觉到这个。但是实际上我想法国人对女性都是这样的礼节性的,我觉得并不是很奇怪,而且白宫在官员对外宣布的时候,也是说希拉里去了就是社交性的拜访,不是正式的访问。所以对一个总统夫人,我觉得这样的礼节不是非常让人意外,因为法国跟美国的关系现在是这样的,所以说所有的记者用这样的镜头对着他们两个人。
主持人:所以这次像美联社的分析,几乎大家普遍认为,劳拉这次五天的欧洲之行实际上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一个是抵消由于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个也是修补美法之间的裂痕。劳拉一系列的行动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
金灿荣:我想会有所帮助,劳拉这样一种比较软性化的形象,另外她参加这个行动本身,有助于改善美国在欧洲的形象,可以有助于稳定关系。
张郇:希拉克行动还是有政治含义在里面。
金烂荣:5月份的时候我当时看到一个广告,法国人拍的广告片,名字就是《让我们再次相爱》,宣传法国的好的形象,所以法国人在伊战以后一直努力弥补欧美关系。
张郇:但实际上美国跟法国对外的时候一直说我们的分歧是可以弥补的,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问题上到现在还没有达到。
主持人:这个我们先讨论到这儿,稍候我们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的关系,以及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对将产生的影响,开始讨论之前我们还是先借助一个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概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