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公民道德建设"座谈会: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恩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8日 07:34 来源:新华社
    专题:弘扬社会公德 倡导文明新风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李斌、吴晶晶) “现在有些孩子不懂得感恩,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应引起重视。”网友“策马扬鞭”说。

  “在新的中小学生守则里,已经强调和体现了很多传统道德的内容,像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等,尤其是对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回答”。

  …… ……

  7日上午,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成了一个探讨文明礼仪的大课堂。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董俊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慧光,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部副部长邵世伟,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副主任官建文等7位嘉宾和逾6万名网友在这个开放的课堂里,围绕“讲文明礼仪、促人际和谐”的课题畅所欲言,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建言献策。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而文明礼仪正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董俊山说,文明礼仪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探讨的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最基本的素质、最基本的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四年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逐渐深入人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正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发展的主流。

  然而,骑自行车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在地铁里对老人视若无睹……曾几何时,在我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文明礼仪似乎正在远离一部分人群。

  “再过三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奥运会?如何借助奥运会的平台向世界展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和社会进步的精神风貌?”一位网友“问”得格外认真。

  “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是成功办好奥运会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北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邵世伟发出呼吁,“我们注意到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在筹办的时候,也下了很大的工夫来提高整个城市文明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我们也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市民中树立‘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意识,希望更多的网友能够关心、参与这些事情。”

  “网络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个虚拟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文明行为。”一位网友“矛头”直指因特网。

  “网络文明正在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也不得不从现实生活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上。”在列举网络欺诈、传播虚假消息、使用庸俗的网名、下流的语言等诸多网络不文明现象后,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副主任官建文表示,网上的一些行为是社会生活中行为的反映,不过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把这些不良行为都放大了。“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要唤醒网民的文明意识,使更多网民自觉维护网上环境,让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在网上没有立足之地。”

  “如何更好地把道德说教内化为自己的信仰?” “对于城市里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有什么具体措施?”

  “是以引导为主还是以惩罚为主?”

  …… ……

  网友积极提问,嘉宾认真回答,座谈会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小小的“直播间”,成了沟通思想和观点的大平台。

  短短两个多小时,网民现场提问800多条,页面浏览量超过3000万,还有1万多人在线收看了视频直播。而在新华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等网站,同样的话题也在被热烈讨论着。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添砖加瓦,献计出力。”一位网友的建议,是无数人急迫的心声。(完)

责编:李婷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