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这种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但对俄产品进行“复制”生产和对苏联造第二代武器的改进经验表明,中国早晚会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中国现在开始大幅提高向俄采购武器的技术要求。此外,中国还坚持尽可能小批量采购。而且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对共同研发新一代产品不感兴趣。
俄罗斯的情况也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包括在军事出口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2003年,俄与三个亚洲国家--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签署了价值20亿美元的武器出口合同。2006年,又与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签署了总值超过110亿美元的一揽子进出口合同;而从所有情况判断,2006-2007年俄还与中东国家达成了同样规模的军火协议。
结果,俄武器出口合同额之高,以致合同履行成了问题。如果说1990年代可能的军事订货额在70亿美元左右的话,那么到2007年该指标就达到320亿美元。但俄武器生产规模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结果,包括“伊尔库特”、“金刚石-安泰”等公司在内,一系列军工企业的产品已经卖到了2012年。这也制约了俄罗斯与利比亚和沙特阿拉伯签署军火合同。
中俄两国军事生产和需求潜力方面的转变不能不引起俄军政界以及有关专家的担忧。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俄军事工业已经复兴并取得了发展,即使没有中国购买武器带来的收入也能确保生存。所以,中国大量采购俄军火的时代成为过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