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首批苏-27飞行寿命已到 正在退役]
一架据称是退役的早期苏-27战机
总之,中俄两国的军火贸易额大幅下滑。按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利-伊塞金的话说,2006年中国向俄采购的军火总额为2亿美元,即使把一系列特别出口项目考虑进去,总额也只有5亿美元;2007年为7亿-8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2006-2007年间向俄购买的武器已经少于印度、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考虑到俄与叙利亚和伊朗的军火合同缺乏公开信息,可以说中国最多也只是俄武器的第四大购买国。
中国对共同研发新一代产品不感兴趣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上世纪90年代,俄中两国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相互依赖程度非常高。一方面,欧洲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俄无可选择地成为中国军事技术装备的进口来源。只有从俄进口武器,才能保证中国实现武装装备的更新换代,从原来的第二代向第三、四代跃进。另一方面,中国的订单也确保了俄常规武器研发和生产单位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财政来源。
然而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前,局势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中国已从昔日的俄军事产品购买者成为其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过去15年里,中国军工企业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很多俄专家对中国军事工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但事实上远非如此。现在,中国获得俄罗斯武器后,立即尝试进行模仿。除了J-11B歼击机,还有消息说中国试图生产自己的类似S-300的防空系统以及舰载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航空发动机。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