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菜园生机盎然
上礁就是上战场,守礁就是守阵地。他们要把礁盘建成一艘坚不可摧的钢铁战舰——
南沙人的豪情
“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礁堡共存亡!”这是出征仪式上,守礁官兵面对国旗的铮铮誓言。
“上礁上战场,当兵卫国防;守礁守阵地,热血洒海疆”。这是华阳礁气势磅礴的礁联。
置身南沙,记者深刻感受到了我国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守备部队副政委方冬宏告诉记者,自古南沙属中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但令人痛心的事实是南沙的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
在南沙,我军与外军驻守的礁盘犬牙交错,有的礁盘相距仅有几海里。通过望远镜,记者可以清楚地看见对方的礁堡、工事和炮口。
“连睡觉时也睁着一只眼睛”,不少守礁官兵这样形容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状态。他们告诉记者,除了安排正常值班外,许多官兵每晚睡觉前都要喝下一大杯水,目的是让自己多起夜来加强警戒。
西太平洋上不太平,南沙群岛海域多有“不速之客”。渚碧礁指导员缪照明介绍,他守礁几个月,就上报空情、海情1万多批。
这些海情、空情并非每次都是虚惊,有时对方的侦察渔船就在我礁盘外海域绕圈圈,有时对方的飞机挑衅似地贴着我礁堡一掠而过。
高射机枪手、四期士官陈文涛介绍,一次他发现某国小型侦察机向永暑礁飞来,立即报告指挥员。瞬间,战斗警报响起,官兵飞速进入战位,各种防空武器同时瞄准目标,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发出严正警告,迫使这架侦察机在仓皇转弯逃离。
南沙官兵清楚,报效国家不能光有一腔热血,只有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才能把一座座礁堡锻造成坚不可摧的钢铁战舰。
在建礁、守礁之初,由于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最现实的要求是生活工作兼顾,生存大于一切。他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半天生产,半天训练”。随着岛礁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他们大胆解放思想,真正把战备训练摆在了中心位置,探索出了“每周工作计划统一,每天工作时段统一,每次检查评比统一”的守礁工作新模式。带来的变化是,训练管理日趋正规,部队战斗力水平明显提高。
4月2日,记者登上赤瓜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雄礁”三个红色大字。当年,我海军官兵曾在这片海域创造过英雄的业绩。如今,争当英雄、有我无敌的热血,依然流淌在守礁官兵的体内。记者发现下礁官兵的迷彩服多有破损,有的贴着胶布,有的缝着歪歪扭扭的针脚。指导员陈进元解释,由于训练强度大,每次守礁至少要带两套迷彩服,身上的这套还是比较像样的。
复杂的形势让他们不敢稍有懈怠,严峻的挑战让他们苦练精兵。守备部队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岛礁攻防作战特点,制定了反空袭、反小股偷袭、抗登陆等十几种作战预案,反复进行演练。他们还开展海上擒拿格斗、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等练兵活动,一级以上士官能操作使用六种以上装备,个个都是两栖精兵。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