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的王志云把贵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要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为贵州尽自已一份微薄的力量。
知青生涯让王志云与贵州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王志云认为:只有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才感到踏实。
学成归来后他将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培养贵州的外语人才,构架起引进人才的金桥。
他说:这里有我熟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有我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王志,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1993年至1999年,在英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回国后,他拒绝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高薪聘请,回到贵州任贵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现在是贵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志云说:因为我在1969年从上海来到贵州插队落户,在农村生活了两三年之后,我又在贵州工作,所以,贵州从心里来说已经对我有很深的情结了,所以每当我看到贵州有什么成绩的时候,我就感到高兴,从心理上来说,贵州已经成为我的第一选择。
回国后王志云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在研究生主攻课题上大力推广运用语言学,并创作出版了40余万字的专著一部,主持完成了近百万字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英文翻译工作。 在注重自身学术研究的同时,王志云还致力于建立一支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贵州大学外语系已拥有了高学历教师12人。
王志云认为: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所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贵州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它需要很多高科技人才,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为贵州尽自已一份微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