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

 

CCTV.com  2009年07月23日 10:0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光明日报   

  三、民族区域自治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心,不断促进和保障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一是人口较少,二是经济文化因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而相对落后。民族区域自治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其经济职能就是要从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本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逐步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使落后的民族得以跻身于先进民族的行列,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为民族工作的总任务。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基本国策,指出各民族繁荣是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强调我国的现代化是要全面发展的,是要各民族地方、区域自治地方都现代化的。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指出要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并提出判断我国民族政策的关键是看怎样对民族地方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民族地方很快发展起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加强各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不仅关系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确立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强调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在党的民族工作指导思想中,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并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内涵与特征,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依法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和经济管理、财政税收、对外贸易、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自治权,并享有财政、金融、物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民族区域自治也依法要求国家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着力帮助人口较少民族、边疆少数民族以及特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扶持、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的结合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族自治地方特点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强大生命力、制度优越性和光明前景,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历史昭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依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必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将更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作者宋月红系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扈玲娟

3/3 < 1 2 3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