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中国无法接受青藏高原生态破坏带来的灾难

 

CCTV.com  2009年06月28日 04:2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一月十日,西藏林芝巴松措湖,雪山、湖面水天一色,湖边的树枝挂满了冰凌。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世界银行提供技术援助的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二十七日下午在北京举行项目成果推广暨新闻发布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介绍项目成果时提出,应利用中央财政购买青海提供的全国性生态公共产品的政策,实现以“生态购买”机制逐步替代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

  胡鞍钢称,一方面,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其独特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等生态作用至关重要,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如果受到破坏,产生的气候变化或灾难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无法接受。因此,无论怎样强调青藏高原生态地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可以说青海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最大的绿色生态公共产品,这是政策制定者、决策者所必须面对和考虑的一个最大现实。另一方面,中国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率,中央政府已储备较雄厚财力,已有一定能力对全国性生态公共产品进行投资。

  在上述两方面基础上,胡鞍钢认为应跳出“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依赖,以“生态购买”机制逐步淡化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宏观上,“生态购买”机制明确了生态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性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凸显了公共生态产品作为国家财富和人类财富的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微观上,“生态购买”将市场化、产业化机制引入国家的生态建设过程,改变政府生态建设投资和管理的模式与重点,确保生态建设产品的形成、维持、转化和利用,确保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这位知名经济学家表示,“生态购买”机制不仅凸显青海的生态公共产品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也使得青海省能够从中央财政获得足够资金以及更大自主权和灵活度,集中精力为全国提供最优质的生态产品,达到中央与地方的双赢。从“生态补偿”到“生态购买”的制度转变,“不仅将为中国的制度创新,也将为全球解决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00六年十一月正式启动的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总投资八十万美元,是世界银行技援五期“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的子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等三个机构承担一个总报告和十个专题报告的研究工作。(完)

  相关链接:

责编:李二庆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