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弱的公交
巧合的是,就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二日,成都99路空调车发生空调氟里昂泄漏,广州公交车冒烟出现乘客踩踏。公交安全一时间成了公众心头之痛。
当成都警方在现场发现3枚安全锤遗骸之后,“为何安全锤没有发挥作用”的疑问也被问及成都交委主任胡庆汉,6月7日晚,胡表示要对公交系统进行安全改进,在车上设置语音提示、安全标志以及增设可储存视频等。6月8日,公交系统的改进方案确定。当日也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继9路车取消全封闭空调车之后,记者再度于当日8时许乘坐9路车,遇到的是“逢包必检”的严格安检。
公交车的伤痛从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意识缺失等“生理伤痛”,转而变成了“公交恐惧”的“心理伤痛”。循着“人为纵火”论,人们很快转入另一种担忧:作为城市流动的主载体、市民出行的主要搭乘工具,曾经认为的最安全交通方式,为何被轻而易举地“人为纵火”攻破?易燃品是怎么上车的?
比惨剧更令人心忧的隐蔽事实是,易燃易爆物轻松就能被带上公交的畅通渠道。回溯近年来在国内城市不断上演的公交燃烧惨剧,不难发现,自燃之外,纵火引发的事故早有先例:
2007年4月24日,北京一男子在公交车上纵火当场被捕,两名乘客烧伤;
2007年10月2日,一名停职男子在重庆一辆开往市区的公交大巴上纵火,造成27人死亡;
2008年5月5日,上海842路公交车发生爆燃,3人死亡12人受伤。事后查明,爆炸系有人携带易燃物品上车所致;
2008年7月21日,昆明一日发生两起公交车爆炸案,事后发现,凶手李某系报复社会作案。接连的事件证明,公交企业及整个社会,对公交安全维护其实都准备不足。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余建华认为,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非常脆弱,必须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当前,我国各地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的安检措施相对严格,公交车等领域的安全防范却似乎成了盲点。
公交行业日常的装备隐患可逐渐排除,但我国人口众多,公交车客流极大,随车安检被指为“不符合中国国情”,公交行业在安全上依然面临长久的“制度性”先天漏洞。
成都公交的这把火,烧出了公交行业公共安全的“积贫积弱”。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