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于调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给大家发到手里的公告点了一部分题目,我们在调研工作中有11个领域,相应的组织了11支队伍,分别进行研究。发给大家那些题目包括在这11个领域中,我把这11个领域的状况给大家通报一下:1、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2、推进素质教育研究;3、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4、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5、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6、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7、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研究;8、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9、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0、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11、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
我们在组织专题调研的时候,这11个领域分别涉及到36个子课题,大致分成这样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研究和推进素质教育研究两个专题。这都是涉及到宏观教育整体上的内容。主要是总结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点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和保障目标实现重大政策和重大措施。
第二部分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研究,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四个方面。主要任务是提出本领域的发展目标、政策举措和阶段性的目标,以及实施的重大项目和采取的重大政策举措。
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教育的改革与公平,包括教育的公平与协调发展,还包括改革与制度创新。公平与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是提出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具体的政策目标。改革与制度创新的研究重点是考虑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和重大措施。
第四部分主要是研究教育的条件保障。包括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还包括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
第四,关于调研工作的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听取制定《规划纲要》工作过程当中反复强调,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开展教育工作的大调研。因此,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也是设计了几种大范围进行调研的方式,可以归纳成四类。
一类是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针对刚才介绍的11个战略专题领域,组织了11个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组,分别对每一个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具有比较丰富教育行政、教育管理经验的同志领衔担任专家组组长,组成专家队伍,动员了教育界和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力量,组织了在教育研究里面目前来看最高素质的专家队伍。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会、文献研究、国际比较、抽样检查诸多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二类是重大项目的调研。选择当前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尤其是考虑本届政府能够开始着手实施的、着手解决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可能不是那么全、那么广,但是影响性比较大,目的是提出可操作性的工程项目、行动计划或者政策措施建议。
三类是组织各类社会调研。1、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查研究工作。包括部署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为制定《规划纲要》提出政策建议。2、邀请各民主党派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3、充分听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4、动员教育系统的协会、学会和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专题调研。5、组织驻外教育处组,请他们了解所在国家、所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状况和政策的走向及趋势,为我们在《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有效的借鉴国际经验提供支持。6、委托一部分社会研究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做专题研究。社会研究研究机构包括社科院、科学院和清华的国情研究中心,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
四类是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准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之内就某些重大问题征求意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求计问策,倾听民声,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集众智、广纳群言,我们还聘请了100位高层的专家组成咨询专家队伍,这100位中有38人来自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有36人来自教育领域,有9位是海外专家,有8位民主党派的负责同志,有9位是制定分省市中长期规划的政府领导。
第五,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调研工作进行的基本情况。
(一)关于重大专题的调研。目前我们组织了11个战略专题组,动员全国各地5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11个战略专题组的调研过程当中。截至目前,各个专题组的高层次访谈进行了23次,座谈会、研讨会召开了251次,有3250人次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座谈和研讨。发放问卷4500多张,有了一批成果。实地调研160余次,有的是到省里、有的是到县里、有的是到学校,还包括到企业、科研单位。目前各个大的战略专题调研工作进展顺利,因为我们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做了这项工作。
(二)关于重大项目的调研。经过筛选,在重大调研的基础之上,对重大项目不断的进行筛选。这其中有的是项目,有的是政策。刚好我们这段时间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特定条件之下,国家采取了拉动内需的一种方式,借这个机会我们筛选了一部分项目,争取在国家拉动内需的过程之中使得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显著增加。虽然现在还是在讨论和研究之中,但是已经逐步确定了。
(三)31个省市的政府都开始做这件事,已经有10个左右的省正式写了建议报告。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希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8个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都分别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调研报告,有的关心职业教育,有的关心高等教育,有的关心基础教育。6个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也分别在本协会的领域范围之内开展了调研,并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系统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牵头之下,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且进行的比较深入。有一大批驻外使领馆研究目前的状况和政策取向,因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考虑教育发展的问题,有的做规划,有的提政策。对教育职业发展的关心,国际上的趋势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委托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希望他们站在某一个领域的角度帮助我们分析教育。包括世界银行本身也不是做教育的,我们跟他们谈了之后,他们很愿意做这件事,他们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结合对各地情况的了解,对中国教育问题提出建议,我们表示非常感谢。目前这些工作进展的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
以上是关于调查研究的工作。
续梅:谢谢两位司长,这两位司长都是作为《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成员,全程参与《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整个过程。刚才通过两位司长的介绍,对于制定《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已经开展调研工作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会注意到,这次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是在文本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启动了。本着“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目的,希望更广泛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坚持执政为民也是紧紧的依靠人民,切实的造福于民。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历来为全社会所关注。同时我们也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所以采取这种开放、民主的方式,充分发扬民主,问计于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是制定高质量《规划纲要》的必由之路,也是达成共识、提高认同的一个必要方式,同时也是推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者朋友们的手中都拿到了一个公告,关于就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上面明确了请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的36个重大方面的问题,这36个问题也是根据家宝总理文章当中八个重大问题来拟定的。同时,这个《公告》也提供了具体联系方式,包括教育部门户网站也专门做了专题。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告诉读者、告诉听众、告诉观众、告诉网民,希望他们通过《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的邮箱和联系地址,提出他们对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也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在这期间会认真把大家所有的邮件、来信逐一进行分类整理,提交给调研和起草部门作为参考。
另外,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教育报》还将联合组织针对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个专门征文活动,主题叫做《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为纲要献计献策》,欢迎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加这个征文活动。
今天教育部还将发一个重要通知《教育部关于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把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时,要求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围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我们特别希望通过媒体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征求意见工作当中来,既可以总结我们需要坚持的成功经验,也可以针对教育改革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既要解放思想,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也要从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实事求是的,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建议。
今天的发布会上我们还给媒体提供了一份有关这项工作的答记者问,上面也列了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除了这些问题之外看大家还有哪些问题,下面时间留给记者朋友。
责编:赵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