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望》文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新形象

 

CCTV.com  2008年11月13日 08:1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望》新闻周刊  
专题:改革开放30年新闻网

  资料图片: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在美国期间,邓小平同卡特总统等美国领导人就发展中美双边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一系列会谈。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文化协定等一系列文件。这次访问对发展中美友好关系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是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时挥动牛仔帽,向观众致意。 新华社发

  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航程的中国共产党,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展现在国际社会上

  30年前,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一往无前地引领着中华民族踏上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已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也因之焕然一新。

  “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执政党形象

  进入新时期,我们党果断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移和自身定位的调整,深刻地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

  正如英国主流媒体认为,在1978年以前,国际社会常常视中国共产党为强调“阶级斗争”重于国计民生的革命党,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哲学理解为“意识形态挂帅”。如今,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马来西亚媒体指出,中共在改革开放中将治国理政上升为党的战略,正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回顾中共领导改革开放30年历程时,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埃及民族民主党这两个长期执政的老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中共是一个以治国理政为首要目标的执政党,并不断地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家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多元化深入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较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成为各国执政党面临的当务之急。大多数政党都在根据时代潮流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75%,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执政党形象,日益清晰而具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善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政党形象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30年来,我们党根据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现实要求,打破思想禁锢,不断突破以往思想理论局限,开启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进程,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理念的创造性探索,丰富了人类社会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问题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勇于突破教条主义束缚,大胆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持久而强劲的动力,此举彻底打破了国际社会对于共产党政权僵化保守的偏见。许多国外政要、学者、媒体不约而同地称赞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与时代同步的创新精神。

  墨西哥民主革命党主席加西亚表示,中国共产党思想活跃,敢于理论创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盖保德认为,邓小平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务实思想在中国占据了上风,改革开放从此成为社会的主流民意,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务实的思想及由此产生的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秘诀。法国《世界报》2008年5月29日以“中国新的社会契约”为题对我党作出如下评价:“每一次对危机的反思”,都让中共“表现出全球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可塑性”,“我们今天再也不能把中共政府描绘成另一个时代信条中过时的、已废弃的、教条主义的、僵化的老人政府”。

  以人为本的亲民政党形象

  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努力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改革开放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等。

  面对新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实现了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首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社会建设,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更具中国特色。

  其次,赋予“以人为本”思想新的内涵,提出了“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而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三,继承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七大政治报告在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新理念铸就了新形象。新理念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人为本形象,并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社会党国际秘书长阿亚拉表示,中国共产党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作出的努力,使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享有越来越多的权利,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中共领导改革开放取得的最显著成就之一,在世界发展史上堪称奇迹,这得益于中共亲民的理念和作风。

  开明开放、和平民主的政党形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得到了世界上各类政党的广泛认同,并在实践中实现了党的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和开拓,先后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恢复关系,与非洲、拉美和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联系,同欧洲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组织开展交往,同西方传统中右翼政党保持接触。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世界政党政治的重大变化,我们党积极有序地开展同各国各类新老政党的交往。

  到目前为止,我们党已与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友好交往与联系,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党的对外工作已经成为展示我党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开明开放的鲜活形象替代了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在党的对外交往中,中国共产党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方面,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国际影响。有的党专门与我党举行理论研讨会,有的政要著书撰文发表见解,许多党索要我党代会报告深入分析研究,力求破解中国稳定与发展之谜。

  另一方面,我们党更加重视各种国际因素对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善于倾听外部世界的不同声音,妥善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在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注重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照顾国际社会的合理关切,坚持以自身的和平发展来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和平发展,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和理解尊重,其开明开放、和平民主的形象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接受。

  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

  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与改革开放同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的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不断增强。

  欧洲人民党认为,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政党都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共及时适应形势变化,正在努力寻求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方式与途径,这种党建新思路,对许多国家和政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和经济精英的做法,使得中共党员远远超越了农民、工人的范畴,党员结构更加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了世界各类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强调执政党建设要从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使执政能力建设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先进性建设深入持续开展,党员队伍得到充实壮大,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逐步展开。

  党建成就使中共的先进性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生动诠释。孟加拉国民族社会党等一批发展中国家政党认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坚定、理论成熟,总是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充满了活力,是一个睿智、务实、开放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陈凤翔)

  相关链接:

责编:赵旋璇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