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关工作要求
在8月12日召开的2008年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我们对今年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省份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目前,各地正在落实之中。具体要求是:
(一)各地财政、教育、银监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重要性。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工作;
(三)要逐级进行紧急动员,不仅省本级,还必须要求所属各市、县级教育行政等部门,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
(四)要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列出具体工作时间表,明确工作步骤,细化工作要求,倒计时开展工作;要抓紧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行周密部署,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尽快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到本省所有的县(市、区);
(五)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紧急通知》的要求,调剂人员编制,尽快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做到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有固定办公场所和适当办公经费,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有序开展;
(六)要加强对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政策规定、业务流程,保证工作质量;
(七)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八)要广泛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让每一个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及其家庭了解申请条件、申请程序、申请材料,办理的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总之,各部门和经办银行要通过细致的工作,保证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凡是提出申请且符合规定条件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新生都能够顺利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续梅]谢谢马主任。我顺便也想告诉大家的是,上个星期我们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了中央新闻采访团,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到山东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明天我们又要起程前往四川的灾区。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媒体就我们的山东行做了非常生动的报道,我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四川行。下面的时间就留给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想问一下宋司长,经过特岗教师计划和对口支援等措施之后,是不是能够完全弥补在地震灾区的教师队伍的缺口,目前在灾区的教师建设当中,是不是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宋永刚]应该讲通过这几种方式,基本上满足了灾区师资的需要。最近我们又分别跟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进行了联系,他们认为目前师资的缺口已经不存在问题。现在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灾区老师自己也需要得到一些援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很多老师经历了大灾大难,不少老师自己失去了亲人,他们心理上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一方面,现在他们要承担教师的责任,要去安抚学生,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但同时他们自己也需要时间进行疗伤,现在时间又不允许,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重视的问题。暑期我们已经培训了2000名老师,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初步的经验,我们下一步还想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老师走出心理阴影。一方面是短期的集训班,但是,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送教上门,包括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些光盘资源等。
[北京晨报]最近有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建设,这项政策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认为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进城务工的子女。另外,对这个群体,这样一个政策的指导思想具体是什么样的举措?另外,优质高中今后要把多数招生名额分配给普通初中,我想问一下,因为现在在北京、上海,这个比例大概是10%左右,如果是多数名额要分给普通初中的话比例是多少,对于这个目标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最后一个问题,在这个政策中提到义务教育已经免除了学杂费,但是很多人反映,现在在幼儿园方面高价收费的问题非常突出,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谢谢。
[续梅]谢谢这位记者,你关注到了我们教育的一个最新政策,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共同来做的一件事,国务院在前一段时间也下发了通知,就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个文件当中,应该说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来,明确把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工作纳入公共教育体系,这部分人凡是符合当地接收政策的,要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去就读,免收学杂费,同时不收借读费,应该说这个政策确实是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
但是,我想这个政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此,我们新华社前一段发表了一篇社评,题目就是"教育发展史的里程碑"。所以,我想这项政策的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既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之上,又一次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决策。这个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