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CCTV.com  2008年07月02日 20:4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海军医学专家冯理达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 题:用生命诠释信仰――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新华社记者陈万军、王玉山

    办公室还是原先的样子:墙上挂着年轻时与父母的合影,窗台上摆着一盆吊兰,一个底座已经生锈的红色暖壶和一个白瓷杯放在茶几上,裹着黑皮的椅子扶手处磨得露出木色,一个素色的方格布垫静静地靠在椅背上……

    吊兰葱绿依旧,照片上的笑容青春依然,可是,曾经在这里工作了35个春秋的主人却再也回不来了。2008年2月8日,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走完了饱经沧桑又激情燃烧的83载人生――

    她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

    她是国内外著名免疫学专家,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她是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第七、九、十届政协委员,提出政协提案155件。

  信仰:一心追随党,历经磨难矢志不移

    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入党时已过完50岁生日,临终前让儿子代她缴纳1万元党费……虽然一心向党,但冯理达的入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

    今年80岁、曾任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党支部书记的于利华老人说,介绍一个国民党重要将领的女儿入党,有风险,却也是自己军旅生涯中一件很光荣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冯理达作为首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学院攻读免疫学。那时,她向中国留学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1951年,冯理达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当时留学生党支部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文革”期间,冯理达一家受到冲击。母亲李德全被扣上“中国第一号老爷”的帽子,受到批判;她的丈夫罗元铮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失去自由;儿子罗悠真被下放到钢铁厂,当高炉装填工;她自己也被打成“双料特务”,剥夺了工作权利。

    重重磨难,丝毫没有动摇冯理达对党的信仰。

    1973年,冯理达到海军总医院工作的第一年,就先后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每个月都主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

    张杰是冯理达的另一个入党介绍人,她们同一年到海军总医院。当时,张杰只有21岁,在军校已经入党;冯理达已经48岁,和张杰的母亲同岁。

    “冯理达工作上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每天擦玻璃、拖地板都抢着干,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按她的表现早符合入党条件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及时批准她的申请。可她从不灰心,从无怨言。”张杰说。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求入党?迫切入党又图个啥……面对组织的考察,冯理达袒露心声:“当年父亲追随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为此还献出了生命。1958年,母亲在62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是我坚定的人生信仰。”

    在冯理达家里,张杰看到了一张发黄的纸页,那是冯理达在母亲入党那年写于苏联的一份思想小结: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像飘零多年未有依靠的孩子,真正回到了母亲身边,感到党的慈爱、党的伟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更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时代变了,人也变了的意义……

    “我今年只有48岁,比我母亲入党时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冯理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于利华和张杰。

    “那时候有人说介绍她入党要担当风险,我心里说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愿意介绍她入党,而且我坚信没有错,她是一个好党员。”于利华说。

    1975年12月23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对冯理达而言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她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她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眼含热泪向党宣誓……”30多年过去了,张杰仍忘不了冯理达宣誓时的那幕场景。

    那一年,冯理达刚刚过完50岁生日。

    那一天,冯理达在日记本上写道:“生我者是母亲,育我者是党,做了党的人,就要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追求:一生热爱党,胸怀祖国情系人民

    多年来,冯理达的办公桌对面墙上,都会挂着一幅她与父母在美国旧金山海边的照片。

    儿子罗悠真曾问她为什么非要挂这张照片,冯理达没有回答;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问过她,冯理达还是摇摇头,不说话。

    直到冯理达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写于2007年7月17日的日记中的一段话: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和我在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岸,嘱咐着我要关心祖国,关心群众,好好学习。亲爱的爸妈,女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大海,带给冯理达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

    1948年8月,因反对内战与蒋介石发生分歧,举家被逼到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冲破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冯玉祥全家登上了从纽约去苏联再回国的“胜利”号轮船。

    在甲板上,冯玉祥对冯理达说:“我一生走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回国以后,我愿意到解放区,为了新中国,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做起。”

    谁也没有料到,当轮船航行至苏联敖德萨附近海域的黑海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冯理达永远失去了她最敬重的父亲和可爱的妹妹。

    无边的黑海,也成为冯理达心中永远的痛。

    但,陌生的黑海和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遮住一双探寻光明、向往真理的眼睛。

    从列宁格勒医学院毕业时,面对校方的真诚挽留,冯理达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

    归国后,冯理达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挨家逐户救治病人。

    1959年至1966年,冯理达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北京市肝炎侦检及防治措施研究》《02弧菌对不同药物耐受情况》和《湖北江陵县地区流脑发病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14篇学术论文,被卫生部转发用于指导全国防疫工作。

    1978年,冯理达组建了海军免疫中心,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课题,登舰船、下海岛,多次深入部队为官兵进行免疫调理和治疗,为海、陆、空官兵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授课500多场次。

    1999年,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职务后,许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一再邀请冯理达到国外安度晚年,她婉言谢绝:“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为我的祖国贡献力量。”

    ……

    一个从爱国父亲这棵大树上发出的枝丫,渐渐长大,并且长出了枝枝蔓蔓。

    “我想,人活着总要留下一点金钱之外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比爱国主义更有价值呢?”2007年7月29日,82岁的冯理达与儿子罗悠真交谈到深夜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与悠真谈到爱国主义,他谈得很好,很有见解,爱国主义有了后代传人,我特别高兴。”

    在冯理达的75本日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感谢党、感谢人民”和“为党增光添彩”。在每个冯理达认为值得纪念的日子,她都会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想。

    2005年,在母亲诞生109年纪念日,她写道: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理达每日都在想念着您,努力做一个你们希望中的女儿,将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2006年7月1日,党的85周年纪念日,她写道:先进性常在,生命力永存。

    2007年7月1日,党的86岁生日,她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不忘党的教导,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一首《八十抒怀》,道出了冯理达这位一生爱党爱国老人的心声。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