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四川唐家山6月7日电 从7日7时08分起,唐家山堰塞湖开始泄洪。如果不能尽快提高泄洪速度,堰塞湖下游100多万群众的危险就不能解除。
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近200名官兵,在4名将军的带领下,紧急开赴堰塞湖大坝,展开了一场与2亿立方米的湖水进行速度和时间的竞赛……
10时50分,当记者搭乘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抵达唐家山堰塞湖大坝时,泄洪抢险工作已经展开。
湖水正顺着导流明渠的中间位置,不急不缓地向下流淌。水流在散落的石块上不时激起阵阵白色的浪花。
一个废旧的集装箱,端端正正地放置在坝体的最高处――抢险施工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一张简易的行军床,摆放着大比例尺地图,几位将军席地而坐,正在紧张讨论着施工方案。
一个小小的坝体上,竟集中了如此多的高层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息中朝,武警水电部队政委贾方亮。
4位将军6日上午就进入大坝,已经在这里连续指挥部队抢险30多小时。
烈日当空。脚底下满是乱石和烂泥,一脚踩下去,费半天劲儿都拔不出来。在七八百米宽的坝体上,记者走了不到一个来回,就已两腿发软、浑身虚汗。而这4位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将军,已经跋涉了不下一二十个来回。
“施工方案已经非常清楚,就是拓宽、加深导流明渠,尽快提高泄洪能力。”葛振峰告诉记者,官兵们采取机械施工和人工爆破相结合的方法,在现有导流明渠的附近再增加一条泄洪渠。
从记者上午抵达直到夜晚发稿,山上的滚石就没有停止过一分钟。下午还发生了一次震感强烈的余震。
“为了灾区上百万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范晓光说,“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最后撤离的肯定是部队,部队中最后撤离的肯定是领导干部。”
泄流第一天全纪录
7日零时45分,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为740.04米,已高出原定泄流水位0.04米
7日1时45分,坝前水位为740.09米;4时,坝前水位达到740.20米
7日6时,水位达到740.31米,超出原定泄流水位0.31米,唐家山堰塞湖水仍在持续上涨……
7时08分,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开始泄流,泄流高程为740.37米,平稳泄流
7时20分左右,水利部部长陈雷来到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水情测报指挥中心
7日16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高程达到740.90米,泄流槽水流速度开始加快,流量进一步增大
7日18时,唐家山坝前水位741.02米,泄流槽流量10立方米/秒,泄流明渠下段冲刷逐步加大
截至8日零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为741.32米,水位在继续升高
水利部长陈雷:四大因素决定堰塞湖风险居高不下
据新华社四川绵阳6月7日电 正在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指挥抢险施工的水利部部长陈雷,7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导流明渠已经开始缓慢泄洪,但泄洪的速度与预定计划相比要慢。目前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风险居高不下。
气象因素。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地区即将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报,六七月份上游地区的降水将达到400至500毫米,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大。上游来水多,对堰塞湖的泄洪能力构成严峻挑战。
堰塞体地质构造尚未完全查清。堰塞体由山体坍塌形成,地质结构由山石和土块构成。在堰塞体的下方已形成了10个左右的管涌,其中3个管涌比较大,可能对堰塞体的稳定构成影响。
余震不断。频频发生的余震和持续不断的山体滑坡,在时刻考验着堰塞体的安全。
上游的地质变化迅速。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不远处,已经有山体开裂,很可能出现17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一旦这些山体全部倾落到湖中,巨大的冲击波将瞬间冲垮堰塞体、卷走坝上人员。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最新报道 |
水位: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继续升高 截止中午12时堰塞湖水位为海拔741.82米 军队:4位将军集中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指挥抢险 官兵挑灯夜战雨天抢险 |
视频: 众志成城:23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距泄流槽高程740米仅相差0.04米 新闻30分:至6日12时 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为739.52米 众志成城:温家宝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察看情况 新闻60分:两上唐家山 温总理始终牵挂堰塞湖险情 |
责编:赵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