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这个塔从受损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轻的。我们还知道,这次地震中,德阳市有一个中江县,中江县有一个很著名的文物就是北宋的一个很重要的文物叫北塔,北塔的受损情况比较严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新闻背景短片看一下。
新闻背景:北宋古塔被毁 修复任重道远
德阳市中江北塔始建于北宋神宗西宁年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此次地震中北塔受到严重损毁。
十三级的砖塔在地震中直接损毁近四级,塔体也严重损毁。作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北塔的受损让人痛心。
罗军(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
从康熙年间到民国18年,有16次地震,它没有被震毁,但是这次因为地震的强度太大,整个塔身从上到下起了贯通性的裂缝,从上面到下面垮了3层、4层,塔梢也没有了,11、12、13层也没有了。
解说:
北塔历来是中江的胜景,每年遇到重要节气,当地人会登山来此观塔祈福,得知北塔受损,当地人都感到惋惜。
与北塔相对的是中江的明代南塔,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遇到天气晴好的时候,南北两塔可相互遥望,自古以来就有东河水汇西河水,南塔云连北塔云之说。在地震中,南塔的损毁程度相对较轻,只是位于塔顶的塔尖被震落下来。
刘飞舟(中江县文体旅游局局长):
我们的文物古迹无法用钱来对它估价,把收集来的(文物损坏)情况汇总后,估计要1700万左右才能把它恢复。
解说:
作为历史遗产,两塔受损暂时无法准确的统计,而如何恢复两塔的原貌,还是任重道远。
主持人:
四川是文物大省,刚才我们看到中江县的局长说,光他一个县要修复这些文物古迹的话就需要1700多万。魏所长,你有没有算过这次四川地震造成这么大的损坏,如果修复要花多少钱?
魏青:
这个确实很难说,因为本身文物修缮来说就是一个难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的工程,特别像这样一次大的震灾,除去文物本体当前的抗震救灾修复,还会有一个很长期的维护过程,实际上具体修缮的费用还涉及到将来修缮策略的制定,不同的策略可能会影响到不同工程的内容,这个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勘察、评估,然后确定修缮方案以后才能比较准确的确定修缮的费用。
主持人:
通过刚才这些图片还有背景短片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文物古迹需要修复,比如说彭州的镇国寺的塔,有的需要重建,我觉得领报修院可能需要重建,您觉得到底是修复容易还是重建容易?
韩扬:
同样不容易。
主持人:
都不容易。
韩扬:
各有各的难度,恐怕还要根据个案研究,针对每一个个案,它都有自己破坏的不同程度。另外,还决定于保护它的哪些方面的价值,保护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刚才魏所长讲的,恐怕这里头要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对策,提出措施。
主持人:
在修复和重建的过程中也要本着科学的精神,首先进行完整的调查和评估,然后再决定到底是修复还是重建,或者是采取什么样其他的一些方式?
韩扬:
修复重建还有一个,因为文物保护本身就是个多学科的事情,震害反映到每个建筑上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这里头研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主持人:
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有这样一个规划出来?
韩扬:
完整地出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要是一个概念性的,可能在短时期一两个月,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性的东西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的问题,魏所长,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发现倒塌的古建筑中,砖木的和砖混结构的倒塌的比较多,木结构的木建筑,还有榫卯建筑反倒是抗住了地震的摇晃。您觉得这些古建筑从它们的表现来看,对我们的修复工作有什么样的启示?
魏青:
就目前受灾的情况来看,确实整体来说,木结构的保存状况相对比砖砌体的好很多,一方面也印证了我们古代木结构工艺的承受度和它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话说回来,当前能留下来的木结构建筑也确实是经过了历史上长期考验的,相对来说它的结构体系包括工艺做法是比较成熟,抗地震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主持人:
镇国寺塔为什么只是塔尖上受到一些损害,边角上受到一些损害?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结构?
韩扬:
它是纯粹的砖石结构,或者说叫砌体结构。
主持人:
那为什么它的这个砖石结构还是比较结实的?
韩扬:
这恐怕和地震传到各个点上的强度不同有关系,在当地,塔基或者说塔的场地这个地方首先应该说是震害的裂度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