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住房,国家大事。政府对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日渐清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从“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到“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再到“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这一系列有效措施涵盖了解决低收入、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围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五项硬措施。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国家财力投入民生的力度加大。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幅之大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将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安排2762亿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我们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报告中这一句句温暖而有力的话语,彰显人民政府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两会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学院教授李大鹏代表形成了加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等三份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主要任务中都已经谈到了,而且这三个方面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递交这三份建议了。”李大鹏说,“我们的政府不但亲民、爱民,而且知民!”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多小时中,响起了多次掌声,掌声响处,传递出人民的心声。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这五个“更加”,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四项预期性目标,到九项重点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像一根红线,贯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始终:
??更加突出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基本着眼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更加突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无论是财政投入、政策支持,还是体制改革,都有很大的力度。
??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十项措施表明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性,攻坚力度的加大,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取得更大成效。
??更加突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周年到来之际,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从优化出口结构,到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革开放将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更加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
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组对代表、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逐条仔细研究,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又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32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12处。
大会闭幕前夕,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定稿之中。比如,在2008年工作部署中,农业方面增加了“搞好灌区改造”的内容;在自主创新方面,增加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创新型企业”;在财政方面增加了“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在医疗卫生方面增加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辉煌的过去,坚定前进的信心;美好的未来,激发奋进的动力。亿万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奋进,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谱写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绚丽篇章。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赵承 张旭东 汪延)
责编:赵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