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草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专门增加了一场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首次直接听取12位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时隔一年,又一批乡村教师、种粮大户、养猪大户、社区医生、农民工、煤矿工人、职业介绍中心工作人员、下岗创业人员等基层群众代表被请进了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与温总理面对面对《报告》稿提出意见和建议。
望着这些基层群众代表,温家宝显得格外高兴。他说:“过去,我常讲‘中南海的大门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敞开的’。这句话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到中南海来,就如同主人回到自己家一样。希望你们能够把基层广大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带来,对政府工作毫无保留地提意见。”
听了总理亲切、诚恳的话语,起初有些紧张、拘束的基层群众代表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从自己的身边事说起,向总理谈情况、讲问题、提建议。
从增加良种补贴到猪肉价格,从社区医疗到农民工养老保险,从棚户区改造到煤矿安全生产,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常事,却关系着国家的大政策。总理听得认真,问得仔细,还不时插话与他们交流。
辽宁省辽中县种粮大户于会怀向总理提出鼓励种粮农民的政策建议。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根据情况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他建议“取消‘适当’这两个字。”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中,就吸纳了他的这一意见。
除了亲自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外,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还分成四个小组分赴地方召开基层群众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这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
冒着凛冽的寒风,起草组成员首先来到了辽宁。几年来,中央制定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让辽宁发展快了、人心顺了、城市和农村面貌变了。当这些基层群众得知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显得十分激动。他们不但谈了对东北发展的政策建议,还对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此后,起草组陆续在北京、河南、江苏等地召开了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今年1月中旬,我国20个省份遭受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十天时间内,温家宝两赴湖南、一下广东,亲临贵州和江西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紧张繁忙的灾区之行中,他还十分关心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特别要求根据情况的变化,增加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科学总结抗灾防险经验教训的内容。
一条条意见和建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殷期盼,如涓涓细流源源而来,汇成了强国富民希望的海洋。
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政府工作报告稿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各个方面也提出了1680条修改意见。这些意见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认为过去五年各方面成绩都很显著,建议充实工作成绩的内容;二是认为过去五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建议扩充总结经验体会的内容;三是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不确定因素增多,建议充实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对策的内容;四是不少地方、部门希望增写与本地区本部门相关的工作和措施;五是提出了一些文字表述的具体修改建议。
根据温总理的要求,起草组对每一条意见都认真研究,对报告内容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22处,包括扩展了五年政府工作积累宝贵经验的内容;增写了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和集体企业改革的内容;充实了教育、卫生、就业、住房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3月5日,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亿万百姓福祉的政府工作报告呈放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近3000名代表和列席会议的2000多政协委员面前……
“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人民汇报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人民汇报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代表委员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篇幅最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力度最大,破解民生难题的措施最具体。这个关心人民切身利益的报告,自然赢得了人民最广泛的关心。
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把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提出了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九条措施。“从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到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从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到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从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到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周密细致的措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着浓墨重彩的落实举措。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些任务从体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投入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保障。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抓好的四件大事: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