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让自由的人们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
■ 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
在人口大国从失去迁移自由到重获迁徙自由漫长而缓慢制度变迁史。
农民,是这一历史中的沉重名词。
如何使他们享以国民待遇,成为改革30年后政府制度探索的核心点。
户改之辩“导读”:
-----政府应当以户籍改革为契机,进行平等权利的制度变革。
户口是表?还是根?
先改户籍?还是先改附加制度?
捆绑?还是剥离?
一步取消户籍?还是先解决2亿农民工?
是全国一盘棋?还是先进行地方试验?
半个世纪前,通过户籍等一系列制度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城乡之间形成壁垒森严的界限。多年来顽固的户籍政策虽未完全把农民挡在城市之外,但是城市、农村两种人的待遇差别和相关制度安排,还是大大消解了这一群体完全进城扎根的可能性。中国以农村供养城市的模式高速完成了工业化,代价是城乡间越拉越大的发展鸿沟。显然,这一过程伴随着巨大的制度不公和成千上万个体利益的被掠夺。
而今,世界上未曾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面对全球最大迁徙潮的同时,又面对如此重大的消弭城乡、区域差别的历史任务。
一切,可以从看似单纯的户口政策的变革上,找到线索。
“大户籍改革”,历史契机也许就在眼前。
户口背后有什么?
户籍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才是根本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真实原因就是公共财政拒绝迁入人口的侵占。”以北京为例,在就业方面,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大都需要北京户口。在教育方面,外地人口子女到当地正规学校上学得交两三万元左右的择校费。
户籍制度“本位”:
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对公民基本情况的登记管理,确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公民的身份,方便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户籍登记,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包括治安管理在内的各项行政管理提供人口数据及相关基础性资料。
一个深度改革的样本:
------郑州户籍改革受挫反思 文件后需深刻制度变革
缘起
2004年1月到8月间,在全国多个地方放开户口迁移管理的背景下,郑州市政府决定,在户籍制度上进一步放开,实行按固定住所落户、放开亲属投靠的直系限制。据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的一位人士介绍,当时政府并没有下达专门的文件,但是记得市局领导同志曾经表示,来投亲靠友的,只要看不出是假材料,就可以放行。
问题
但到当年秋季新生入学时,郑州发现市内各学校凭户口入学的儿童暴增。然而,建新学校的速度赶不上新增学生的速度。很多学校的班级增加到90多人,正常的学校管理难以维系。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的人士回忆说,当时由于老人可以免费在郑州办公交卡,免费公交卡的发放数量曾严重超出计划。
受挫
迫于城市管理的压力,郑州市在2004年8月停止了按固定住所迁移登记、放宽亲友投靠的户口新政,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的人士说,此后的户口迁移登记,执行的是2001年以来一直执行的需就业、购房等条件落户的管理制度。
反思
公安部门在户口登记和迁移管理上的改革,最多只能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形成推动作用,而由人口流动而形成的对相关人口的工作、生活的公共服务问题,只有通过其他相关公共管理部门的改革得到解决。像社保、医保,由于各自进行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早已经脱离了户口制度,而公共教育的公平问题,也同样是不可能靠户口登记的改革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