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话成本究竟多少
成本是来自湖北的消费者代表乔新生和四川代表黎香友一直关注的问题,他们认为一场以价格为主题的听证会必须先讲清楚成本。
此次价格主管部门聘请了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中审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漫游费进行审计。
今天审计部门的解释是,由于两个部门没有把漫游费单独进行核算,很难定量地描述漫游费的成本是多少。据说,这是发达国家也说不清的难题。于是,审计部门只估算了一个结果。
但是很多代表对这个成本审计的结果并不满意,学者代表北京邮电大学吕延杰教授认为,0.2元的漫游费既然已经取消了,没必要再讨论那笔钱原来究竟收得合不合理。消费者更需要知道的是,目前还在征收的那些费用的成本究竟是多少。比如,大家关心的长途话费的成本,企业运营管理的成本,哪些不合理的成本还在由消费者承担。
黎香友说,今天的听证还只是一项不合理收费的听证,政府应该有所干预,让老百姓对运营商的所有成本都有知情权。
学者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小明也认为,必须要公布更透明的成本,才能为下一步手机资费的持续下调提供讨论的空间。
漫游通话费究竟降在哪里
何霞更深层面的解释是,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还要在取消这0.2元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手机漫游通话费,而且最好能变得更简单,更透明。
他认为,目前提交的两个方案有四个方面的差别:
首先,方案一继续实行主被叫按统一标准收费,方案二实行了主叫和被叫差别收费。
其次,方案一仍区分后付费用户和预付费用户,实行不同的漫游费通话上限标准;方案二统一了这两类用户资费的上限标准。
第三,方案一对用户漫游状态下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通话费另外加收国内长途话费;方案二合并了用户漫游费和国内长途通话费,不再另外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第四,包含国内长途通话费的情况下,方案一国内漫游状态下通话费用上限标准平均下降了14.9%,方案二平均下降了63%。
何霞也指出,方案二的降幅虽然很大,但在一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比目前资费还高0.1元的情况――比如,北京的用户到了上海,往北京打电话。对此专家解释,这样的情况有一定的概率,总的来说,老百姓还是能有实惠。
消费者代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戴崴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说,第二套方案确实下降幅度大,可是有明显的瑕疵:漫游主叫实际调整后的费用比原来还高出0.1元,给消费者造成了不降反升的认识,建议今后出台的方案最好不高于原来的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