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发改委专家看通货膨胀:结构性上涨 非全面通胀

CCTV.com  2008年01月04日 11: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还有一层意义需要强调,即价格上涨包含着价格结构的合理调整。也就是此轮物价上涨是由于农产品和其他资源、要素价格的合理回归(或市场矫正)而引起的。这与货币供应量发行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过程明显不同。另外,就物价与收入增长的对比来讲,明显的通胀必然降低购买力水平,但最近阶段所引起的购买力下降并不明显,2001年-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同期物价增长1.4%,实际增长9.5%,2007年1月-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2%,CPI增长4.1%,实际增长8.7%,即购买力略有下降。不过,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影响很大,因为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慢,而且其恩格尔系数高,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其购买力下降会相当明显。如2001年-2006年,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年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9.7%、11.1%和14.5%。正因为如此,中低收入以下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最深。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一方面努力抑制食品价格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

    治理结构性物价过快增长,不能仅靠传统的升息等抑制总需求的办法,而要多管齐下。首先,要继续小幅升息,逐步改变实际负利率的状况,抑制仍然过强的投资需求。不过,由于今年先后六次加息,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与中期均衡利率水平越来越近,我们估计中期均衡利率水平在4.5%左右,因此,未来升息的空间也不大;二是增加短缺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业的技术进步率,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增加短缺农产品的供给,一方面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自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要加强国家对重要农产品储备的调节作用;三是增加对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补贴。提高城镇最低生活标准,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四是通过信息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减弱通胀预期。我们承认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强化作用,但如果实体经济总体并不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而明显的通货膨胀也是难以发生的。除部分农产品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工业品是供大于求的,并不存在长期性内在大幅涨价条件;五是抑制公共服务品(如教育、医疗)和垄断型产品或服务的“搭车”涨价。(王小广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责编:赵德礼

2/2 < 1 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