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发改委专家看通货膨胀:结构性上涨 非全面通胀

CCTV.com  2008年01月04日 11: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典型的通货膨胀,应该是非食品价格在加速全面上涨,同时,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通胀率越高。而目前我国的此轮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食品价格的剧烈变动,同时,经济增长快的区域,物价增长较慢,相反,经济增长慢的区域,物价涨幅较大。

    此外,我国此轮价格上涨也包含着价格结构的合理调整,也就是此轮物价上涨是由于农产品和其他资源、要素价格的合理回归(或市场矫正)而引起的。这与货币供应量发行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过程明显不同。

    2007年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均创本轮经济周期以来的新高,正因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防”目标,即防止经济出现全面过热及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2007年7月份,CPI增幅突破5%,之后四个月均处于6%以上,物价加快上升的趋势相当明显,且程度强于2004年,而且工资、原料成本上升也较为明显,一些人开始担心我国又要出现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高通胀趋势。一些专家甚至断言,全球新一轮高通胀趋势正在形成。不过我们相信,当前物价上涨是结构的,并不意味着已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此轮物价上涨的结构性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物价加速上涨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食品价格的剧烈变动。2007年1月-11月累计CPI增长4.6%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超过了80%,非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不到20%。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又是由于受一些粮食产品价格较快增长和肉类价格(主要是猪肉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问题)大幅攀升的带动。食品价格上升一部分是由于一些原料产品供给的冲击(如猪供给量大幅减少),另一部分是由于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及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导致的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后的回归。从这两方面的原因看,这种价格上升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与货币供应量增长没有什么关系。与此相应的非食品类价格(核心通货膨胀率)增长率一直不高,2004年以来非食品价格月度增长率一直在0.5-1.5%之间波动,没有出现加速增长的任何迹象。非食品价格上涨是经济增长内在的价格增长,明显的通货膨胀一定是这部分在加速上涨。以2007年为例,CPI的八大构成中,呈“五涨三落”的态势,1-10月累计,衣着类同比下降1.3%,交通通讯下降了1.7%,文化娱乐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类、医疗保健类涨幅均不足2%。因此,这不是全面通胀。

    二是经济增长快的区域,物价增长较慢,相反,经济增长慢的区域,物价涨幅更大。就城乡而言,农村物价涨幅明显高于城市,而且在城市中,大城市的物价涨幅低于中小城市。如2007年1月-10月累计,农村CPI增长为5%,比城市高0.9个百分点;1月-9月累计36个大中城市CPI增幅为3.2%,比全部城市平均值低0.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农村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城市,在物价增长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时,农村的CPI增长必然会高于城市。中小城市物价高于大城市也是由于其恩格尔系数较高。就区域而言,发达地区CPI增幅小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如2007年1月-9月,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CPI分别增长1.6%、2.5%和3%,而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广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CPI增幅均超过5%。从经济增长率来讲,本轮经济增长中,基本上是大城市快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又快于农村,沿海发达地区快于中西部,如果是典型的通货膨胀,应该是经济增长越快通胀率越高。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当前的物价上涨并不是全面的通胀。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