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孟先生,刚才陶先生讲,他是在保证独立性的情况下出台了这个报告,在时机上来看,是不是也体现了独立性呢?
孟祥青(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对,我想补充一点,这个报告为什么具有可信性?因为这个报告首先具有权威性,这个权威性它不是某一个情报机构,而是16家联合情报机构道出的。而且这个报告至少现在披露出来了,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它是经过了长期的搜集、筛选、分析、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较,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出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论在政治的误导下只用了19天,这个报告用了18个月,刚才陶老师还讲了,而且还专门成立一个红队给它挑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报告是真正的一份所谓独立的研究报告。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布什在这个报告正式公布以后的一些反映,他的口气依然是很强硬的。在大部分人都认为,这跟他目前为止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时候,他认为这恰恰是证明了他的一些观点,有一个片子来反映他在听了这个报告以后的一些说法,来看一下。
阿克赛尔罗德(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
当你说(伊朗)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样的证据支持?难道情报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没有人对你说:“也许该稍微改变一下态度”?
布什:
不,没有任何人这么对我说,正如我所说过的,我仍然坚信伊朗是个威胁,这一想法从未改变,情报评估报告并没有说“不用担心(伊朗)了”,恰好相反,我认为该报告再次明确伊朗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威胁。
主持人:
我想请问孟先生,从布什总统刚才的反应来看,他对这个报告是之前早有掌握,还是不知道现在有这样的反应?
孟祥青:
其实12月3号,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已经明确讲,布什在今年八、九月份已经知道了这样的结论,知道了这个报告的内容,后来为什么在知道的情况下,布什还一再宣扬伊拉克在从事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的开发,而且就在所谓知道以后,他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的话,伊朗一旦掌握核武器,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布什从政治角度来讲就是一种有选择的耳聋。
什么叫有选择的耳聋?对他政治上有利的,对伊朗政策有利的,他就听得进去,不利的他肯定听不进去。刚才布什的反应我觉得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作为布什政府肯定不会承认我在这个问题上错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看来伊朗真是没有搞核武器,2003年确实停止了,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反应。这种反应恰恰反映了布什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尴尬,他不得不为自己辩解,带有很大的辩解成分,但是你说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但是作为布什政府肯定要说:你看,这个报告虽然停止了,但是停止本身说明2003年之前它有核计划,有核计划随时还能启动。这个报告也说了,既然随时还能启动,你能说它不是个威胁吗?是威胁。
主持人:
刚才您用了“尴尬”这个词,这个词近期好多媒体也都用到的一个词,而且中东的一些媒体用的词更狠,他用的是“这份报告犹如扇了布什一记耳光”,在这种情况下,陶先生,我想请问一下,布什会怎么样收摊?
陶文钊:
现在说收摊恐怕还早一点,这个问题起码是在布什任期里面不一定会收摊,就是说不一定能够了结的了。因为伊朗已经很明白地宣布,搞浓缩铀是伊朗的国家利益,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力,内贾德宣布过多少次,而美国和现在欧洲几国的一个目标,就是你不能搞浓缩铀,起码最近期的目标就是你要把浓缩铀暂停下来,联合国暂停对你的制裁,然后在暂停期间,我们再来进行讨论,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伊朗现在是很明确地表示拒绝,所以我觉得暂时恐怕还说不到收场的问题。而现在布什政府的逻辑有两个:
第一个逻辑是你看看我们的估计是对的,2003年以前它也有核计划,而这个核计划随时都可能重启,因此伊朗对世界还是有威胁。
第二个逻辑就是你看国际阻止伊朗搞核武器的努力是有效的,由于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反对,所以它才能被治住,现在国际社会还要再联合起来反对它,让它不要搞浓缩铀。
主持人:
如果确实存在尴尬的情况,他如何避免尴尬?目前为止,布什政府已经采取了哪些行动来避免这种尴尬出现?
陶文钊:
我觉得现在布什政府自己并没有觉得尴尬,而且布什现在的一个策略是反守为攻。一般人看来,好像公布了这个报告只是觉得这些年他说得太多了,也说得太厉害了、太夸张了。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星期礼拜一公布了这个报告以后,美国政府赖斯发起了新一轮的外交攻势:星期三、星期四赖斯访问欧洲,跟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北约、索拉纳、英国外长、意大利外长、法国外长都进行了会晤,在欧洲国家里面统一了思想。萨科齐说话了,默克尔说话了,其他各国的外长都说话了,就是我们对伊朗的措施没有改变,我们还是要通过国际压力让伊朗停止浓缩铀。
今天赖斯在莫斯科访问,我们还没有看到报道,她要跟拉夫罗夫谈,就是拿这个事情来说明俄罗斯应该重新回来跟美国一起,国际社会应该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压力,让伊朗把浓缩铀停下来,这种压力对伊朗是会有效的。2003年伊朗停下来了就是一个例子。所以现在布什政府还没有现出尴尬,反而是以守为攻。
孟祥青:
这里面还反映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一直以来人们谈论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件事情,布什包括欧洲国家现在的反应说明美国也好,一些西方国家也好,伊朗核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问题。也就是说伊朗问题不解决,伊朗核问题永远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一张牌来打,至于这张牌怎么打,那么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就出现了各种解读,我可以按照对我有利的方式来解读、来行事。
所以我觉得刚才第二个逻辑非常重要,第二个逻辑说明,因为国际社会的压力,它才停止了,而且到今年中期以前基本确认它还没有启动,但是它有继续进行核武器开发的能力,随时还可能启动,这就告诉国际社会,如果国际社会由此停止了或者放松了对它的警惕,它可能随时启动,这一启动又是对世界的威胁,怎么办?继续施加强大的压力。所以最终要解决伊朗核问题,如果说有出路的话,至少在美国看来,解决伊朗问题就是解决现在政教合一的体制。就是过去讲的,美国的最高目标是推翻伊朗政权、推翻现任的伊朗政府,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