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龙、铜梁火龙、楚雄彝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织 非遗焕发新活力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08日 16:15:46
央视网 | 2024年06月08日 16:15:4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今天(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10日)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刮起了“国潮”风,许多非遗项目成了文旅“香饽饽”。但热闹背后,这些非遗却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生产实践中发展壮大,有的凭借独特魅力走出国门,还有一些因其技艺的独特性却濒临消失。究竟要怎么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技艺?这背后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总台多路记者前往全国各地,用镜头记录下跨越千百年的非遗故事。今天,我们先聚焦“火”起来的非遗。

“水云龙”闹端午 追龙泼水祈福运

在重庆铜梁,有一项当地特有的非遗文化表演——龙舞,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追龙泼水祈福是一种什么体验?一起去看看。

重庆市铜梁区的安居古城正在进行端午节的非遗文化表演——水云龙。10名赤膊的汉子舞动着一条18米的蓝色水云龙,整条龙上下翻腾、左右腾挪,在两边明清时期的老屋之间穿行。而站在两旁的居民和游客会拿着水瓢或者水盆,将清水泼向正在舞动的水云龙。虽然水云龙所到之处,大家衣衫都可能打湿,但是大家都乐在其中。

水云龙也叫做水龙,它是铜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一种形式,在古时候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俗活动。安居古城靠江而建,传统文化中,龙遇水则兴,所以向龙泼水是一种吉利的事情,而身上被打湿也算是一种祝福。

端午期间这里还有龙舟赛、火龙表演等非遗表演和体验活动。正因为安居古城保留了最传统的端午庆祝文化活动,所以说这里也成为了重庆市民最热门的端午旅游目的地之一。

金字招牌 一条龙舞出“一条龙”产业

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和龙灯彩扎,如今,重庆铜梁形成了从龙灯制作、演艺表演、技艺传承到文化旅游的龙文化“一条龙”产业。

这件精美的龙灯彩扎艺术品,名叫《飞龙在天》,是由非遗传承人周合平历时3个月完成的,马上就要送往北京,收藏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这间扎龙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大家正在赶制一批表演用的龙灯。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周合平告诉记者,龙灯彩扎这项非遗技艺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他是从小跟着爷爷学会的。家族三代人,参与和见证了龙灯龙舞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庆祝典礼上的大放异彩。

非遗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传承。光是龙灯扎制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十几个省份,平均每年订单超过1000万元。如今,扎制好的龙灯,更多是被用在当地的龙舞表演上。这是大型非遗山水实景剧《追梦·铜梁龙》的演出现场,观众可以看到水云龙、荷花龙等十几种铜梁传统龙舞,其中压轴戏,便是铜梁火龙。

负责组织火龙表演的是李廷刚和姐姐李洁,他们告诉记者,随着这项非遗表演越来越受游客喜爱,他们的演出已经遍布全国。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铜梁像这样从事龙舞培训和展演的企业已经有15家,从业者近2000人。

近年来,通过创新文旅产品,举办龙舞相关的重大赛事活动,铜梁将非遗衍生到了大文旅产业,正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字招牌”。

楚雄彝绣 小小绣花针里的千年时光

接下来,我们再去认识一项传承了上千年的非遗——楚雄彝绣,它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楚雄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这里有句话叫“十里不同天,隔山不同服”,说的就是彝绣的丰富与多样,我身后就陈列展示着许多有代表性的彝绣作品。

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与几条彩线完美融合,就幻化成为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图案,这就是彝绣。

每一个彝家女子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刺绣,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都化成一针一线。山川湖海、日月繁星、生产劳作、歌舞打跳……看见什么,喜欢什么就绣什么。

穿越时空 彝绣制品追赶新潮流

这样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不仅在博物馆里能见到,我们日常生活也能用得上。您现在看到的,就是在楚雄特产店里销售的成衣、丝巾、背包。这些都是纯手工绣出来的。销售非常火爆。)
当地的彝绣传承人们特别忙,像这样的绣品有些得提前一个多月预定。

存本真 巧创新 彝绣开拓“幸福事业”

每一批绣品,金瑞瑞都会亲自把关。作为楚雄彝绣传承人,在她看来,对技巧和品质的尊重是彝绣能够传承上千年的根本原因。她告诉记者,楚雄彝绣有70多种针法,每一件绣品都是一次潜心创作的过程。

大家发现,要想走向市场,产品质量和艺术品味都不能缺少。在楚雄彝绣传承人张丽琼看来,彝绣产品,不推陈出新不行,而丢失了本真的传统也不行。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性保护。

把传统文化的精美和时尚潮流的走向紧密结合,丝巾、皮包、配饰、伴手礼等一批文创产品应运而生,一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又出来了,就是价格。因为人力和时间成本高,彝绣产品在定价上少则几百元,上则不封顶,凭什么打动消费者买单?

如今,彝绣这个非遗技艺不仅从绣品变成了商品,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幸福事业”。当地探索出台了保护条例,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年轻人才。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水云龙、铜梁火龙、楚雄彝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织 非遗焕发新活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