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漫步在独特、醒目而时尚艺术气息的上海当代艺术馆,你或许会遇到一头明艳红发、穿着蕾丝洋装、说话神采飞扬的女士,她就是艺术馆的创意总监陆蓉之。 |
中新网11月2日电 漫步在独特、醒目而时尚艺术气息的上海当代艺术馆,你或许会遇到一头明艳红发、穿着蕾丝洋装、说话神采飞扬的女士,她就是艺术馆的创意总监陆蓉之。陆蓉之带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崇敬和向往来到了大陆,被当代中国和中国的当代艺术深深感染,发现当代艺术的沃土在大陆,故而她选择了上海作为驻足之地。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出生于台湾的陆蓉之,一九七○年初期移居美国。曾就读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学位,主攻绘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她开始为台湾的艺术杂志、报纸撰写艺术评述文章,并担任策展人的工作。
新党主席郁慕明外甥女
二○○二年,陆蓉之带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崇敬和向往来到了大陆,被当代中国和中国的当代艺术深深感染,发现当代艺术的沃土在大陆。她选择了上海作为驻足之地,陆蓉之坦言,家世渊源使她对上海有着特殊的亲切感。陆蓉之的妈妈来自上海知名的郁氏大家族,在家族内排行十一,新党主席郁慕明则是排行第十七。“回到上海,听着四周地道的沪上方言,让我想起了外公生前最爱念的上海话版本的《三字经》……”
话虽如此,不过,让陆蓉之决定停留在这座城市的是因为上海有着广博的中西文化并容的胸怀,有着足够宽广的舞台,让她的才华可以尽情施展。
陆蓉之来上海认识了三个好朋友,艺术上的惺惺相惜和她那颗痴迷于当代艺术的心让陆蓉之心甘情愿地为中国当代艺术担当“义工”。
一九九九年,上海美术馆设立了教育部,向参观者介绍外国艺术作品。当时,任上海美术馆教育部主任的马楚华慧眼识英雄,力邀有着西方艺术背景的陆蓉之加盟。被马楚华的真诚所深深打动的陆蓉之,远渡重洋飞赴上海,由此开始了服务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求报酬的“义工”生涯。
“艺术是不会使人疲倦的”
陆蓉之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在上海她总是遇到对艺术有共同追求的人,张瑷玲就是其中一位。提起上海“外滩18号”,这是台商张忠伦及女儿张瑷玲斥资一千五百万美元投资开发的上海时尚新地标。陆蓉之喜爱“外滩18号”,不仅由于她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遇到了艺术上的伯乐。同样来自台湾世家的背景和对中国艺术的执着追求,张氏企业正式聘请陆蓉之担任上海“外滩18号”创意中心艺术总监。
二○○五年,陆蓉之又应上海当代艺术馆的馆长龚明光之邀,担任新馆的创意总监,从此,她又多了一份“义工”。
陆蓉之有着夏花般鲜明而热烈的性格,很难想象她已是做了祖母的人!她不仅不避年龄,而且颇以自己半生的精采为骄傲。她永远是那么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她说:“我染红色的头发,我穿十公分的高跟鞋,No Problem!因为我是艺术家,艺术是不会使人疲倦的。”
自认是工作的“拼命三郎”
陆蓉之把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状态描绘成“拼命三郎”,接无数的电话;接收无数的e-mail,然后保存、回复或转发;往往深夜才能回到在上海外滩的家,她还要继续写艺术评论直到凌晨。她总说:“别看我五十七岁了,每天我的休息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但我OK!感觉很好!”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办公桌旁贴着一张表格,上面写满了二○○七年世界各地当代艺术展的开展时间和地点。今天在意大利,明天在瑞士,后天是法国,对她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我从没觉得自己为艺术累过,我需要通过不断地去观察、去领会、去探索,才能找出一个我认为最有效的策略,那就是怎么把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世界?”
责编:王京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