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莫斯科10月22日专电 特写:世间最美的坟墓
新华社记者高帆
金秋十月,当北京的香山开始换上灿烂的“红装”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小城图拉也已是落叶满地。这座距莫斯科约200公里的小城,有著名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曾经的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著作都是在这里写成的。
进入庄园,美如一幅重彩油画的景色映入眼帘,红色、黄色的叶子就像画家随手甩出去的油彩。通往庄园深处的大道悠远、静谧,路两旁挺拔的白桦仿佛是在替托尔斯泰欢迎来访的客人。庄园中没有任何人工修葺的柏油路或石子路,百余年来,“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穿行在这条古老的土路上,周围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每隔数十米便有一块简朴的木牌立在路边,上边书写着从托尔斯泰作品里摘录的片断。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游客仿佛听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正在很近的地方,娓娓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走到树林最茂密处,那座绿藤缠绕的白色二层小楼便是托尔斯泰的故居了。故居里的陈设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虽然托翁出身贵族,但故居里无论是书房、客厅还是卧室,都非常简朴,除了普通的桌椅、床,再找不出更多的家具。托翁一生都在尝试进行解放农奴的实验,在庄园里,他和农民们一道栽树、劳作,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得大自然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他还把自己的别墅改成农民子弟学校,免费让贫苦农民的孩子来上学,并亲自讲课。
托尔斯泰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注定了这位“好心人”的失意和内心孤寂。于是,为了寻得心灵的宁静,他不惜与幸福的家庭决裂,以82岁高龄离家出走,孤独凄凉地病倒在一个小站。托翁死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庄园内的一片树林里。
如果没有人特别提醒,游客一定会错过托尔斯泰的坟墓。与其他搭配精美雕像的名人墓相比,托尔斯泰的墓只有两米长、半米宽,高出地面仅四五十厘米,被绿草密密覆盖着,外观似一个普通的土丘。这个一代文豪的墓,没有墓碑,没有文字,甚至没有任何标志,但人们却绝不会因此减少对这位伟大心灵导师的敬意。住在附近的俄罗斯青年举行婚礼时都要来到这里,向托尔斯泰的墓地献花致敬。
一对身穿礼服的新人正好站在墓旁,他们告诉记者,俄罗斯的新人一般都会向当地重要的坟墓或墓碑敬献鲜花。按照习俗,当地新婚夫妇都会来到庄园,徒步走过墓前300米的瓦伦桥,向托尔斯泰表达敬仰之心。然后在托尔斯泰常坐的木椅上稍微歇息一下,继续瞻仰托翁的卧室、书房、花园。
在俄罗斯人看来,美,不仅在于视觉的愉悦,更在于心灵的震撼。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做出的评价:“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的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