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作家、编剧,浙江富阳人,现居成都。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在刀尖上行走》、《暗算》等。《解密》被中国小说学会评定为年度最佳长篇小说,第六篇茅盾文学奖的入围作品;中篇小说《陈华南笔记本》获新加坡“华语文学奖”;电视剧《地下的天空》(编剧)获第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风声》获2007年度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
掩不住的文人情怀
绵阳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一方面,它是被誉为“西部硅谷”的科技城,林林无数研究所和企业,被万千工程师向往;一方面它又是“山形如斗,襟带三川”的宜居城,干净而明朗,受到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的青睐。对文人而言,它更是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城,可以在那里呼吸到积淀了千年的醇香文气:因为包括司马相如、杨雄、李白、杜甫、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陆游这些泰斗级巨匠在内的文人都曾经在绵阳留下过深刻足迹或者伟大诗篇。这一点,即便是在文化发达的天府之国,也几乎无有出其右者。
杨雄在离蜀北上长安之前,曾旅居绵州治学三年。而他治学的地方,就是有名的“西蜀子云亭”:原本子云亭在历史上有三处,一处是成都杨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已不复存在;另一处是修建在郫县城郊杨雄故乡的“子云亭”,如今也只剩下土台一座;倒是杨雄旅居时间不长的绵阳,还保留着他的遗迹,这也让刘禹锡的千古绝唱不至于在人间的客体完全化为乌有。
绵阳的子云亭有新旧两处,旧亭位于凤凰山左翅膀端山畔的磐石之上,岩石前端有摩岩浮雕“杨子云真像”和杨雄传略;新亭则位于凤凰山凤头,亭台楼阁皆有,十分壮观。站在杨雄像前,我不禁想起荷兰人戴尔菲西村,那里的人们为推理大师西姆农笔下子虚乌有的侦探麦格雷竖立起的宏伟雕像来。子云亭是一个能够让文人怀上无以言状的感情而加以亲近的地方——如果非要形容,那就好像走进寤寐以求的情人的梦。
众所周知,绵阳江油是诗仙李白的故乡,在那里有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山,名叫戴天山,少年李白经常去找那里的道士谈经说道,留下了“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样的诗篇。受他们影响,李白有了求仙的信念,后来,他干脆与一个叫做东岩子人跑到眠山里躲起来,一边修道一边养鸟,把成千上万的奇禽异鸟养成了听话的宠物,以至于绵州刺史见到之后以为他会仙术。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反之依然,从李白身上,我不但看到了绵阳“仙”的滋味,更看到了当地人文采飞扬的洒脱和浪漫。
就我个人而言,最愿意谈起的,还是一年多前与朋友东津夜钓的事。那是深秋季节,涪江水出人意料的暖,晚上十点过,站在江边左右张望,能看见十多位钓友,在寒风中做一回不穿蓑笠的蓑笠翁。我朋友说,我们垂钓的地方就是当年老杜打渔之处,汹涌的涪江水让他发出了“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的感慨。这一晚夜钓,鱼篓收获甚微,却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绵阳百姓对先贤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无比强大的敬仰和爱戴。
是的,一切人文胜景不过是人们凭吊先贤的一种寄托,绵阳之所以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不在一座亭台或者一座祠堂,而在于那里的人们根深蒂固的、尊重文化如同尊重信仰的生命态度。当你偷得浮生半日闲,去一趟绵阳,与那里的人们谈一番李杜,谈一番欧阳修或者陆游,你便能从他们略带感性色彩的丰富知识中体会到,这样的态度,对于整座城市的魅力和精神传承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按:5·12那个黑色的日子,不但夺走了许多绵阳人的生命,同时也摧毁了包括李白故里在内的许多人文古迹。我只能为不幸的人们祈祷,祈祷天使用蒲公英将他们引入天堂;我也坚信,绵阳的文化魅力绝对不会因为地震的打击而减退,相反的,只要尊重文化的城市精神在,一切都会更加美好。)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