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走进电视》首页

2004年第2期——《国宝》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5日 15:22

  您到了北京一定会去一个地方——“故宫博物院”,在那儿可以一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不过有这样一段历史可能不为人所知,那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避免战火的浩劫,为了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下去,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带着馆藏的精品,以无以伦比的勇气走上了一条充满了艰险的国宝南迁之路,电视剧《国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首先上场的是剧中范思成的扮演者,也是您非常熟悉的台湾演员赵文瑄。其实赵文瑄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大概第四次来《走进电视》,这次扮演范思成这个角色,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赵文瑄(饰范思成):最吸引我的是整个的剧本。

  主持人:范思成这个角色有什么特别之处?


  赵文瑄:这个人很难分析是好是坏,是可爱、可恨还是可恶,可以说是象牙塔里知识分子,在书斋里游刃有余,很着迷着这些古物的研究,但是放到真实的生活里,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

  主持人:尤其是在纷繁战乱的背景下。《国宝》里的范思成跟你有相像的地方吗?或者相似之处?

  赵文瑄:有吧,就是有点得理不饶人。

  主持人:你也是这样的?

  赵文瑄:有时候会。比如这里面,他跟每个人都吵过架,而且发起脾气来,基本上是破罐破摔,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有一种本能的对文化的爱,促使他做出很大牺牲的时候觉得非常感人。看完这个剧本,我很佩服编剧,我想见见他,我想跟他致意,他到底怎么编出这个戏,怎么塑造这些人物的,据说马老师还觉得我讲话有点神经质,后来把这点感觉也改写了一下。

  主持人:演员跟角色之间必须是相融的,咱们和观众一起看看感触这么多的角色。


  看过片断之后感触良多,为了保护古文物,有这么执着的人,为之奋斗。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赵文瑄演过的作品:《雷雨》、《大明宫词》、《孙中山》、《钱王》等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相当多了,你拍戏比较多,跟观众接触更多,是不是觉得内地更适合自己?

  赵文瑄:对,我拍完《雷雨》之后有好几年,我的工作百分之九十是以内地为主。

  主持人:一年有多少时间在内地工作?

  赵文瑄:大概半年,剩下半年修整一下自己。

  主持人:现在赵文瑄北京话学得越来越地道了。我们现在强调北京话是一个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赵文瑄:北京特有的词汇,“矫情”这几个词非常好用,用得范围很广,常常增加说话的色彩,我觉得挺自然的,我常常听人家讲,北京话不好讲,我不敢放肆的用北京话。拍《大明宫词》的时候,有次归亚蕾看剧本上写一个角色叫“何三儿”,她演的时候说“何”“三”“儿”上来”大家笑成一团,她还想:我念得对啊,怎么回事儿?

  主持人:赵文瑄饰演的范思成在剧中有一个非常愧疚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应了那句老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所以咱们赶快把母亲大人请上来,有请吕中老师。

  看得出来两位剧中合作非常愉快,说到吕中老师,不知道赵文瑄有没有了解,吕老师扮演了很多母亲的角色,您觉得这个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


  吕中(饰范母):这个妈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母亲,在剧中只有一集的戏,惦记着自己的儿子,而且很了解自己儿子的性格,最后把家产变卖了,看到自己儿子工作的情况,了解自己儿子对工作很认真执着,而且很重要,妈妈这时候生病了,又知道儿子特别孝顺,所以觉得不能影响儿子,最后自己离开了家,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是观众清楚,为了支持儿子而一个人流落,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

  赵文瑄:深明大义,超越了爱。

  主持人:并不单单是生养儿子的那种爱了。

  赵文瑄:我看剧本的时候,觉得这个儿子对母亲怎么那么冷淡,不体谅母亲,母亲知道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而儿子蒙在鼓里,看到结果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做儿子的常常会觉得母亲永远在那儿,不觉得母亲会消失,我随时可以回到母亲的怀抱。上次有记者问我,你对你妈妈好冷淡,不像母子之情。真正的母子见面不会又抱又亲,但另外一个记者说,我看完以后第一个感觉是想打电话给我妈妈,他妈妈是在江西,他到北京工作以后,很少打电话回去,提醒了他。

  主持人:所以表达方式不在于剧中是否浓烈,真的是一种解不开的缘。我感觉两位真的很默契,印象中应该是第一次合作。

  赵文瑄:我合作前并没有看过吕中老师的戏,但是吕老师来之前工作人员很兴奋:大腕又来了。我第一次碰到吕老师的时候,刚好我拍完跟院长发脾气的一个戏,吕老师到现场,我不敢跟吕老师接触,因为我情绪没有平,我怕吕老师说,哪儿来这么一个狰狞的人?


  吕中:我们很快这层隔阂就没有了,我在组里化妆的时候,听化妆师介绍他,说赵文瑄很随和,跟大家相处得特别好,在组里口碑也很好,没有感觉是台湾的大腕那么矫情,特别是那天我们拍戏的时候,刘文治买了一个大柚子,他没有找见我,就留了一大块,说留给妈妈吃。我们排戏过程中买点小吃,他就过来,说我也要吃。

  赵文瑄:吕老师不大喜欢吃零食,有时候别人买了好多柚子,掰开分一半给我,一大一小,我说要大的,因为我还有个“妈”呢。

  吕中:我走的那天早上,特意照了很多照片,洗出来后他把照片寄给我,我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想,这是我“儿子”寄来的。

  主持人:衷心希望二位再次以母子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接下来上场的两位,是重量级的人物,有请刘文治、陈刚。

  刘文治老师扮演的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赵文瑄扮演的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馆长,我们大家熟悉的陈刚是庶务科的科长。这个庶务科什么意思?

  陈刚(饰余任道):管杂事的,吃喝拉撒,后勤部部长。

  主持人:所以国宝南迁一路中三位是缺一不可,刘文治老师在片场的时候说是地位最高的,这怎么回事?

  刘文治(饰宁致远):我演这个人物本身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宝物保存好,最后拿回北京。有一场戏是我们卸箱子,那是个大箱子,非常累,群众演员都不干。

  陈刚:那箱子我搬过,因为是实木,是湿的。

  主持人:赵文瑄肯定没干过这事。

  赵文瑄:没有。

  主持人:当这个院长挺操心的,国宝南迁过程中几个大举措都得您担着,国宝怎么安置,怎么保留,全是您一个人肩上挑着。

  刘文治:对,当时行政院把命令给我,我带一帮人去保护,躲避日寇的追击。

  赵文瑄:我觉得院长承担一个知难的责任,他那时候运送长达十几年,政府是不管的,院长必须做决定,我们是要走是要留,走哪个路线,他要承担所有的责任。

  刘文治:分成两条线以后,这两条线还是主要的。

  主持人:你们各自有没有特别惊险的或者特别难忘的?

  陈刚:拍雪天秦岭那次。拍的时候很险,悬崖很窄,真的是很陡,其中一辆车开着开着,右前轮掉下去了。

  主持人:下面多深?

  陈刚:下面是悬崖,当时很危险。

  赵文瑄:当时我不在场,我走另外一条路,我听说拍摄难度很高的。

  主持人:自然营造那样一种环境。

  陈刚:人造雪是泡沫,打在脸上是挂着。掉到别的地方还好,演的时候这么大一个挂在鼻子上。

  主持人:你这条线呢?


  赵文瑄:我没有吃那么大苦,要争取一个时效,这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只好求有资源的国家,比如当时英国,他们有商船,中间一个过程,为什么最后下跪,这个人连祖宗都不跪的,后来妈妈知道他要离开他了,离开之前希望看到儿子,最后尽一个礼仪,他不跪跟妈妈吵起来了。可是为了国宝的运送跪了。我觉得跪不止达到目的要求,编剧有一个很深刻的用意,一个人如果非常高傲、自尊,非常不可妥协的尊严的话,常常为这个付出代价。

  主持人:拍了几条?

  赵文瑄:一条过了。

  主持人:都在这么投入这个角色,因为拍摄时间挺紧的,但是我们看到一段剧组的花絮,有一个人,旁边人各忙各的,直挺挺地躺在那儿,闭着眼睛,这个人就是号称任劳任怨的庶务科的科长陈刚。能不能解释一下当时干吗?

  陈刚:太累了,等着调光布景的时候,旁边一个草地,草地晒还挺干燥,躺那儿,穿着羽绒服,温度非常适宜,眼睛不自觉闭上了,一闭上就睡着了。

  主持人:拍戏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疲劳?


  刘文治:这个戏给我感觉,第一是累,第二是冷,我们在那儿过的新年,天天小雪,能见太阳不容易了,尤其天一黑,到晚上特别冷,我这么大年纪了,我是东北人,十几年没有穿过一双棉鞋,在那儿买了一双棉鞋,买了棉帽子,真是冷。

  主持人:刚才说过节在那儿过的?

  陈刚:新年、春节、十五。

  主持人:跟现在的时间差不多,大家在一起挺有意思。

  陈刚:过年我们也在拍戏。

  主持人:新年春节你们也在拍戏。

  陈刚:我觉得心情有时候跟节日反差特别大,让你觉得特别不舒服。

  刘文治:有时候拍了30秒的镜头,可能15秒的时候响一下。

  主持人:赵文瑄应该感受挺特别的。

  赵文瑄:陈刚拍戏的时候我在休息,不过一起吃的年夜饭,一起吃的水饺,然后送他们去拍戏了。

  主持人:说到国宝南迁,“国宝”这个概念是什么,我们更多想象的是故宫很珍贵的东西,带有很深厚的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今天我们特意请了一位嘉宾王春明先生,他给咱们带了一件宝贝,先请王先生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让三位嘉宾仔细看一下,估个价,为什么估这个价?

  赵文瑄:大概值20万人民币。

  主持人:为什么?

  赵文瑄:其实我是瞎说的。

  主持人:刘老师。

  刘文治:3万到5万人民币。

  主持人:陈刚觉得呢。

  陈刚:这个东西年代不是特别久远,大概在宋明之间,比一般的铜器贵一些,因为带工,得铸型。

  主持人:看来你是很有研究。

  陈刚:我略知皮毛。这件东西差不多值两万到三万。

  主持人:您是不是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件铜器,什么年间,价钱多少?


  王春明:这尊佛我自从收藏起来也认真研究了一下,经过几个专家鉴定,首先这个是“中原佛释迦穆尼”,另外根据这尊佛的头和身体比例失调,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明和清代早期,另外铜是紫铜,造型上看来有宋代遗留下来的风味,认为是宋代也未尝不可,作为我们收藏的时候所谓轻拿重放,年代久远一点也应该在明代。价格上像陈刚老师说的那样,两三万还是合理的。赵老师说的,当然要捧捧你的东西,高一点,让你高兴一点。刘老师居中而坐。

  主持人:看来还是陈刚说的最接近。

  王春明:他在这方面很有研究。

  主持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电视剧《九九归一》,这部戏里陈刚饰演的一位典当行里的朝奉,有一段类似压价喊出来的东西,今天王先生带来是不是现场即兴发挥一下。

  陈刚:写,破铜器一件,残缺不全,比例失调,一千到两千,你卖是不卖。


  主持人:通过《国宝》这个电视剧给我们带来实际估价的宝贝,其实年份也不是很久远,但是蕴含很多的玄机,国家级的宝物保存下来价值是多么重要,由衷感谢三位。节目最后请上场的嘉宾,一位是《国宝》电视剧的编剧,还有一位是本剧的执行制片人。二位纯粹是幕后英雄,说到马军骧老师大家及其不熟悉,但是说到马老师的作品,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比如电影《一声叹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有《我这一辈子》,都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作品。这部戏我注意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细节,就是每集有一个小标题,这个电视创作中很少见。

  马军骧(编剧):对,其实是由题材本身决定的,比如从故宫走了十几年,不管从哪一个路线或哪一个人物,都很难把复杂性表现出来,而且很难表现庄严。

  主持人:我们探讨国宝,国宝就是主旋律,保护国家级的宝物,也是一个主旋律。

  马军骧:我从来没有做过主旋律电视剧,这是第一次,开始的时候说句心里话,有些不太自信,但是写这个戏的时候,屡屡被感动,我做《我这一辈子》的时候,喜欢隔一集抖一下包袱,让观众感动感动,有些戏我觉得是戏,我知道在哪句台词有效果,像大厨子似的,菜底下有肉,埋着。但是这个戏很多的感动不是凄然的感动。

  主持人:觉得通过这样一个机会,拓展了一大片土地。问一下赵锐,这次怎么选择赵文瑄出演这么一个角色?

  赵锐:首先我们很快想到赵文瑄,气质上,整个的表演风格上,我们跟导演马老师商量,觉得非常合适。

  马军骧:见到之后觉得赵文瑄尤其可怕,读书之可怕,因为我是每天做文字工作,读书够烦的了,我是喜欢张爱玲,但是见到赵文瑄,从此不敢说张爱玲,大段大段背诵,我觉得他一来我都不敢提张爱玲了。

  主持人:一个演员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非常重要,拍《孙中山》的时候,导演给我介绍过,赵文瑄有一个习惯,拿到剧本以后把自己的台词手抄下来,不知道这个戏有没有延续这个风格?

  赵锐(执行制片人):有。带过来了。

  主持人:让我们看一下。看一下字迹,这是什么?

  赵文瑄:这部戏大概有150场戏,画了150个格子,每拍完一场划掉一个格子,觉得很有成就感。

  主持人:你的字很娟秀。我们看看后面第四集,全部是繁体的。

  赵文瑄:大概摘要吧。

  主持人:后面还有。赵文瑄真的是非常用心的。这部戏中他们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可能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但有一件事是本质的遗憾,对观众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部戏的名字叫《国宝》,可是剧中自始至终没有见到一件宝物,为什么?

  赵锐:国家宝物不可能用于拍摄,只有在后期的时候去故宫博物院补拍一些复制品。

  主持人:能不能用一个方式,对我们所有演员、嘉宾和观众弥补一下没有见到真正国宝的机会?

  赵锐:有,带了一本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唯一一次联合出过两本书,叫《国宝荟萃》的画册。

  主持人:没有机会见到真的实物,看看这个。

  赵锐:找几张我们戏里用过的东西,《国宝》这两个字是取自王羲之的两个字。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电视剧《国宝》,由衷感谢剧中表现当年保护国宝南迁的人,好像事情离我们很久远,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保护,我想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就所剩无几了,对于我们祖祖辈辈的子孙来说,再无法通过国宝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所以我想这部电视剧应该献给这些前辈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过程历时十几年,行程达到数万公里,没有一件丢失损坏,堪称中华文明史上一个奇迹,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一部分国宝在解放前期被运往台湾,现在有一些成双成套的国宝如今只能隔海相望了,一条海峡隔开了同一种文明,但是文化是相同的,语言是相通的,我们期待这些美丽的瑰宝重归故里,我们也期待着海外游子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编辑:段俊丽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