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女阴道出血及中医的治疗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4日 15:19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早已绝经,忽又发生阴道不规则的出血,西医称之为“绝经后出血”,是老年妇女所患妇科疾病的重要早期症状之一。中医也很早就认识到,这种“老年经水复行”的现象并非月经来潮,而是疾病的反映。例如清代的《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说:“妇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忽然行经者,或下紫血块,或如红血淋,人或谓老妇行经,实非经也”,“乃肝不藏,脾不统之故也”。
西医学认为,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但不外良性与恶性两大类疾病。良性疾病中以萎缩性子宫内膜炎为多见,其它如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等;恶性疾病中,常见的有子宫内膜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两类疾病的比例,大约各占一半。因此,老年妇女一旦出现阴道出血现象,不管第一次出血的量是多是少,连续出血还是间断出血,都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的学者认为,老年妇女阴道出血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而出血量多的,其患恶性病的可能性要比出血量少者高4倍,不可等闲视之。
老年妇女的下体出血,有时并非来源于生殖系统,如泌尿系的感染可能尿血,老年便秘可能引起肛门裂或痔疮出血,肠道肿瘤早期也可能有出血现象,因而弄清血的来源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确定是妇科疾病,属于恶性肿瘤的,多采取手术治疗;良性疾病,则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
中医对老年妇女阴道出血的治疗原则是:首先辨明病情的良性、恶性。对于良性疾病,要针对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并结合患者的其它症状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虚、实的不同症候,给予辨证用药;对于恶性疾病,则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在辨证方面,出血量多、色淡、质稀,并有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等症状的,属于气虚证;如果出血量不多,颜色鲜红、质稠,同时表现为腰酸腿软,咽干口燥,阴道干涩灼痛或阴痒等症状的,便属于阴虚证。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若同时见有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说明不仅阴虚,而且还兼有湿热(或湿毒),属于虚中夹实证。如果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颜色紫黯有块,同时见有小腹疼痛拒按,或者小腹有肿块的,便属于血瘀证,这种病证是为实证。在治疗方面,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虚中夹实的则用补泻兼施法。例如气虚证,用补气止血的治法,可选用“安老汤”。其药物组成是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阿胶、黑芥穗、香附、木耳炭、甘草。其中人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熟地、山萸、阿胶、当归养血止血,以上的药物是针对气虚血虚的本质所用,是治本药;木耳炭、黑芥穗重在止血,属于治标药。为了防止补气养血止血可能形成壅滞的弊病,有香附的理气作用,使补而不滞。安老汤将治本治标之药同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属于阴虚证的要用滋阴止血的治法,可以选用“清血养阴汤”,药物组成是:生地、丹皮、白芍、元参、黄柏、女贞子、旱莲草等。因为“阴虚生内热”,所以方中用生地、白芍、元参、女贞子滋阴,丹皮、黄柏、旱莲草清热。如果是在出血期间,再加阿胶、龟板胶止血;外阴瘙痒、阴道干涩的,可加荆芥、白蒺藜、何首乌,起到养血散风止痒的作用。对于阴虚湿热的虚实兼夹症候,则在清血养阴汤的基础上,再加土茯苓、生苡米、车前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以起到利湿止带、清热解毒的作用。以上的治疗,亦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属于血瘀证的患者,治疗要用活血化瘀、行血止血的方法。
中医认为,如果瘀血阻于血脉,使血液不能流畅地通过,就会“溢出脉外”而引起不正常出血,去除瘀血,使血脉流畅,就能起到止血作用。在本病的治疗中,可选用“当归丸”,药物组成为:当归、芍药、吴茱萸、大黄、干姜、附子、细辛、川芎、丹皮、虻虫、水蛭、厚朴、桃仁、桂枝等。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桂枝活血;虻虫、水蛭祛瘀;再加干姜、细辛、吴萸的温通;大黄的推荡;厚朴的行气,从而更加强了活血化瘀的力量。用丹皮凉血,主要是钳制干姜等热药。如果患者既有瘀血,又有气虚的表现,则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再加黄芪、人参、白术等补中益气之药。老年妇女阴道出血的现象在临床并不少见,只是老年妇女共有的特点是怕羞和怕麻烦,固而隐忍不说。
特别是近年来,有的绝经后的妇女自行服用求偶素,误认为可以预防衰老,或者将求偶素坐药当作预防老年阴道炎及性生活的滑润剂,因而长期应用,以致造成子宫内膜再度生长增厚,一旦服药不规律或中断,就可能出现阴道出血。因此,老年妇女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求偶素之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