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舞台首页

  田团长告诉我们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东方歌舞团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首先就体现在产品生产的第一个环节节目的构思上。

  在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东方歌舞团应邀去澳大利亚访问演出,在主人的安排下他们观看到一个表演,过后田团长找到舞蹈编导郑军。

  郑军:当时我们团长说这个节目很有特色,这个东西要是搬上演出市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很新鲜,而且老百姓可能愿意接受。再一个她运用到舞蹈上,跟舞蹈结合,肯定能不错。当时我们就决定了就想把这个东西搬回中国。

  郑军还说,回国后他开始了排练,田团长再一次找到他对他说:节目的把握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要以观众的情感作为舞蹈结构的依据。

  据我们了解,东方歌舞团的所有节目都是本着观众第一这样的原则创作的;但我们同时也听到了这样一种观点,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创作节目,高雅的东西少了。就这一观点我们也提出来与田团长进行探讨,田团长认为:不是高雅的东西少了;而是持这一观点的人主观色彩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想着观众,为观众服务,观众就养育你;不为观众服务,观众就不搭理你,就饿死你。

  东方的节目为什么在国外的节目不断到中国的时候,依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那么就说明,东方的艺术家们对国外的艺术作品进行了重新创作。比如说:我们《蔚蓝色的浪漫》里的《梦幻艳波》这个节目,它就是给人感受是阿拉伯的风格;同时又有埃及的古典文化;再有时尚的节奏。我们在诠释国外作品的时候,是以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思想来重新认识,把它的节奏、它的情感付入了东方的色彩,这样使我们中国人看到我们东方歌舞团的世界舞蹈,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有感情。

  任何节目都有一个供求关系,只有市场有需要,只有摸透文化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这个节目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为观众量身订做节目,已成了东方歌舞团所有编导的共识。为了更好地体会东方歌舞团的精品意识,有一天我就到了剧场,观看了一场演出,说来也怪,我似乎真地听到了俄罗斯白桦林的风声由远及近,听到了印尼巴厘岛的海浪此起彼伏,最有趣的是非洲的鼓声就好像一连串音符绕着场子窜动,一下子就拉近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就好像看美国大片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舞台上上百只灯营造出了一个美伦美幻的人间仙境,让台下的我叹为观止。我不禁好奇地想,这样的音响效果,这样的灯光效果又是什么样的设备营造出来的呢?。

  这不是一般的音响灯光设备,它是东方歌舞团花了一千多万元购置的世界一流的设备。田团长在歌舞团硬件设施的投资上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今天的艺术生产,已经不是过去条件下的艺术生产了,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生产的生产过程,必须要和这样一个形势相适应。

  东方歌舞团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围绕着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方式这一核心,歌舞团将打破国有艺术团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模式,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小管理、大经营”的新格局。然而在歌舞团里从事艺术生产和管理的大多数职工们却不知怎么面向市场和适应市场。

  在东方歌舞团的排练厅我们认识了舞蹈演员张薇,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艺术生命是短暂的,过不了多久她可能就要离开她心爱的舞台了,但在改革之前她还真的不知道她离开舞台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张薇:田老师过来找我,(问)听说你身体不好?我说是呀,他说那你将来有没有什么打算?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该干吗。田老师说那你没想到去学习吗?他说你为什么不报名?我说我可以学吗?我真的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当然可以,每个人都可以报名。然后我就试着报了名,挺顺利地就上了这个学,团里给出了学费。

<<上一页下一页>>
第2页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