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舞台首页

东方不败

------东方歌舞团改革纪实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7日 11:15


  提起东方歌舞团我们立刻会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朱明英、郑绪岚、成方圆、牟玄甫,就想起一首首难忘又动听的旋律;可是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东方歌舞团这个名字似乎不太响亮了。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有着“东方歌舞一枝花”的艺术团体 ,又凭借着两台新晚会《蔚蓝色的浪漫》和《华彩唱风流》重新崛起,一共演出300多场,演出收入达到5300万元,这比过去13年演出的总和还要多。为什么东方歌舞团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的成绩呢?

  带着这个问题,2004年8月初的一天,我们冒雨来到了东方歌舞团。走进办公楼,迎面的大厅里,这两行醒目的字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周总理为东方歌舞团题词,说明总理对东方歌舞团的重视和关心。周总理对东方歌舞团的重视得从东方歌舞团诞生的传奇历史开始说起。

  1960年12月的时候,周总理和陈毅访问缅甸,北京舞蹈学院的东方班随团去了缅甸,在一次宴会上演了十几个东方舞蹈,每演一个舞蹈,那个国家的大使就站起来跟总理碰杯,整个氛围非常友好,十几个舞蹈起了一个非常重要、意想不到的作用。由此,从东方班开始就组建这个东方歌舞团。

  东方歌舞团在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开始在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文化使者”的形象,通过艺术表演和交流的方式,充分实践着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艺术家起到了外交家的作用,这就是周总理重视东方歌舞团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迎来了东方歌舞团的第一次辉煌,这些东方舞的经典作品早已载入了中国舞台艺术发展的史册,至今仍被人们赞美着。

  然而,十年“文革”使东方歌舞团遭遇到灭顶之灾,它被彻底解散了,这一后果,对于每一位表演艺术家来说,他们牺牲和失去了最美好的艺术年华。

  粉碎“四人帮”后,东方歌舞团迎来了第二次辉煌。提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方人”都会骄傲地谈起当时东方歌舞团“放排炮”的情景,这些熟悉的旋律至今仍时常回响在人们的耳边。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市场经济以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给人们以发展空间的时候,同时也以它竞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非常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艺术院团体制改革滞后,东方歌舞团和其他艺术院团一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演出入不敷出、设备陈旧简陋、人员不断流失、财务收支亏损、事业难以为继。

  东方歌舞团的历史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历史,在遭遇了一次灾难之后,又顽强地迎来辉煌;但这一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它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在东方歌舞团面临最严峻挑战的时候,2000 年的年底来了一位新团长,说起这位新团长可真是不简单,他曾经是文化部的一位官员,他曾参与创作了多年的文化部春节文艺晚会;另外像电影《血战台儿庄》、《共和国不会忘记》、以及《国魂》也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就是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田军利。

  作为政府官员和剧作家的田军利,将怎么去从事艺术产品的商业经营呢?在东方歌舞团的排练厅里我们找到了田团长,他正在审看即将去日本进行巡回演出的舞蹈节目,审看完后,又与编导和演员们相互交流着对节目的看法。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我们向田团长提出了关于东方歌舞团改革的诸多问题。

  艺术产品面向市场的问题,归根到底说穿了,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那么实际上他们的感受是对艺术作品最真诚的这样一个评价。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