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同期书摘

丁丁:真实世界里的梦想英雄·永远的丁丁·8月9日首播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3日 10:59


  丁丁身上有些东西已经跨越时空,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比利时连环画家在20世纪20年代末创造的这个人物,不过是个少年记者而已,何以在世纪之交仍散发出如此充沛的活力呢?始自布鲁塞尔,触及世界各个角落,他全球性的成功根植在深厚的现实生活中,如同磐石,无论物换星移,不分国家种族。


  乔治·雷米(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又名埃尔热,是出类拔萃的插画画家。他拥有儿童般丰富生动的想像力和不知疲倦的好奇心。为比利时天主教日报《二十世纪报》工作,原本可以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不过,很快,他作为插画画家的天才就众所周知了。他为日报的各个角落设计插图,同时他还负责该报每星期四为孩子们出版的增刊《二十世纪小伙伴》的相关工作。增刊于1928年11月1日首次发行。为了充实版面,他模仿美国人的方法(不过说到底这在欧洲是一次革新)开始创新连环画。根据他本人的说法,在连环画中文字可以“直接从人物嘴中吐出来”。就这样,1929年1月10日,在《二十世纪小伙伴》里,一个名叫丁丁的记者出发了,他被派到莫斯科去采访。各个机缘使埃尔热创造出一个记者,而他自己却从不出去采访报道。这个记者的声名将令其所有的“同行”黯然失色。世界各地,哪里有事发生,丁丁就去往哪里。埃尔热自己却满足于在房间里天马行空,坐观天下事。直到几十年以后,当丁丁几乎走到他冒险历程的终点时,埃尔热自己才渐渐开始去世界各地旅行。

  成功说来就来。事实充分证明:华莱士教士——这位精力充沛的《二十世纪报》报社社长,后来因同情右派而受到指责的人物,对埃尔热寄予的信任是绝对正确的。每周四,《丁丁历险记》连载时,日报发行量就翻一番;后来变成翻两番,再后来翻六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卡斯特曼出版社出版独立成册的《丁丁历险记》系列。很快,印刷量就跟不上需求了,求购者络绎不绝。这么多年来,丁丁连环画册在全球的销量超过1亿2000万册。年销量升至400万册,被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文字,包括阿拉伯语、汉语、冰岛语、印尼语、日语、朝鲜语、波斯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还有世界语、拉丁语和卢森堡语,等等。

  仅是图画和情节的高质量是无法解释所有这一切的。实际上,如同优秀的小说那样,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根植在令人信服的显示基础上。而且,主题也总是切合实际的。还有,就是埃尔热具有惊人的预见能力,无论是珍珠港事件还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他都预见到了。“丁丁”成功的要素之一还在于细节的精确,这是不知疲倦搜集资料的结果。终其一生,埃尔热一直在建立一个分门别类、丰富多样的资料库:轿车被忠实地临摹下来;武器是照着军火生产商的宣传资料画的;照相机是比着莱卡的广告画的;汽艇、摩托艇来源于从航海展上搜集的资料;衣服取材于时装杂志,等等。埃尔热固执地保存着他认为终有一天会用到的任何东西:带绘画的明信片、家具手册、涉及各个领域的剪报。战后,他订阅了《国家地理杂志》和《巴黎竞赛画报》,并成了它们的忠实读者。这两本杂志大大丰富了他的资料库。


  除了在最初的几个故事中,丁丁马不停蹄地从依次历险冲向另一次历险,对于其余的故事,埃尔热——这个天生的完美主义者,总是不紧不慢地构思着,他是最严厉的自我批评者,挑剔地审视着自己的构想。他设想各种可能性,最后却只保留一到两种。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他在床头柜上放一本速记本,以便随时记录不经意闪现的思想火花——几个名字、一些标题,甚至某些情节发展。战后,为了便于创作《丁丁历险记》系列,他建立了埃尔热工作室。他身边因此聚集了一群各具特长的年轻艺术家。例如,其中有个航空专家,专门负责核对在画册中出现的不计其数的飞行器,检查其细节描绘是否精确。创作《丁丁历险记》的准备工作耗时很长。工作室有些人的观点是:工作就是不停地画下去,直到埃尔热满意为止。为了《月球探险》一书,埃尔热还专门请人做了一个火箭模型,以确保制图的精确。在他艺术成熟期,他就是这样工作的。那些最初丁丁还有他自己匆忙得连喘息都顾不上的探险划上了句号!读者们也学会了耐心期待。细节精确无误,无论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还是取自于真实生活的背景都富于真实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个埃尔热还有他的读者所亲眼目睹的世界。应该把“像丁丁般的”(Tintinesque)这个词组作为新词收入字典: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了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各种人物,以及经历的各种处境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该词组的情形也比比皆是。丁丁,顶着一小撮羽冠般头发的丁丁,穿着高尔夫球裤的丁丁,永远年轻的丁丁,从他所处的环境中获得了令人始料未及的真实感。

  乔治·雷米的童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极度乏味的——即使是的国占领时期他在布鲁塞尔度过的四年小学生活(1914~1918)也不例外。埃尔热很早就喜爱画画。他在作业本的空白处画满了讽刺德国入侵者的漫画。可惜,这些本子现在都找不到了。他的父亲——亚力克西原先在一家儿童服装店工作,后来在埃尔热工作室负责行政。他在1970年辞世,享年88岁。他有个双胞胎兄弟,叫莱昂。他俩经常戴着圆顶礼帽,提着手杖,一起散步:那时可是查理·卓别林的电影风行的年代。埃尔热无法否认,在创作汤姆森和汤普森兄弟时,他借鉴了父亲和叔叔的形象。他母亲——伊丽莎白在1946年64岁时去世,那时她儿子正在经受战后的磨难。他阿姨妮妮唱歌像卡斯塔非尔一样动听。他弟弟保罗比他小五岁,在军队服役。是他激发埃尔热创造了丁丁,甚至卑鄙无耻的上校斯庞兹。

  埃尔热所接受的中产阶级教育,严格又无趣。他需要发泄,他在童子军中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他自己承认,童子军使他的童年回忆批上了一层亮色。夏令营让他有机会走出比利时,去到西班牙、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他主要的兴趣所在,直至发展成迷恋。他沉浸其中,并从中学到了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后来,这一切都体现在作为童子军很小记者的丁丁身上。像童子军运动一样,《丁丁历险记》获得的世界性的成功从未终结。

  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是这套作品另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它成功的关键。虽然儿童与成人喜爱丁丁理由的各不相同,但是埃尔热创作的这个人物不仅迷住了儿童,也同样迷住了成人,这一系列作品是埃尔热的大师杰作。他曾说“丁丁是为从7岁到77岁的所有年轻人”创作的。实际的读者群更广大,从刚学念书写字的小朋友到年事已高的丁丁迷,对这套书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分析。成功本身又催生出更大的成功:孩童长大了,成人了,他们又有了孩子……神话就这样延续不断。年轻人为故事,为笑料所吸引。成年人还从中感受到对政治的讽刺,对现实的调侃,文字的隐喻和预见的艺术。痴迷的丁丁学家们一遍又一遍地重读《丁丁历险记》,每次读来都会有新发现。丁丁和《丁丁历险记》的神奇魅力是永存的。

  迈克·法尔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