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内容查询

《留美幼童》·4月26日首播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7日 15:16

  本期访谈:

  他们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他们是谁?

  他们在美国经历了怎样的生活?

  他们回国后的命运一波三折

  本期读书时间,敬请关注《留美幼童》

  记者: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出国留学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留学的低龄化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观众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在一百多年前,我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就是一群9到15岁的少年,他们被称为留美幼童。今天我们的访谈话题就是从《留美幼童》这本书展开,那来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钱钢先生,钱钢先生您好。

  钱钢:您好。

  记者:我们在进入我们的谈话之前,先和观众朋友一起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很久以前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钱钢是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以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一书为读者熟知。此后钱钢钢活跃于书斋与媒体之间,2001年,钱钢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合作,在美国寻访三个月,完成了纪录片《幼童》的创作,同时他与记者胡劲草合作写成了《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一书。

  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批年龄在9到15岁的中国少年,从上海出发,目的地是美国的旧金山。他们是中国最早派出的留学生。他们在美国生活,学习,先后进入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著名院校,回国之后,他们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几乎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被人们称为“留美幼童”

  

为什么会派一群孩子去留学?

  记者: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您想到要写这一批“留美幼童”?

  钱钢:想起留美幼童的时间很早,在80年代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海葬》,那么那本书提到大清北洋海军中间的一批留学欧洲的舰长,同时我就注意到,当时不仅派出学生到欧洲留学,在他们去欧洲之前还有一批留美幼童去了美国,所以当时就想写这个题材,

  记者:这些留美幼童里有一个叫李恩富的,他写了一本书,这个书里他就记述了当时人们对政府招生的反映,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他说实际上当时几乎没有哪家的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留学,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当时美国在他们的印象当中是一个远得不知道在哪儿的国家,再有就是留学的时间太长了,15年。是这样的吗?

  钱钢:当时清政府希望,不分满汉,各种民族的子弟都来考,不分满汉这里面有一个含义,就是希望满足的贵族子弟也能来投考,投考的没有一个满足子弟来投考的,所以当时的父母把美国当成一个蛮荒之地啊。

  记者:那当时投考最多的是哪些人呢?

  钱钢:投考最多的是,你看主要是一些在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这一带,开始经商的,这些经商者的子弟,因为他们经商,他们接触外国人,所以他们都对外洋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走。

  记者:在学习上清政府应该对他们有要求是不是?

  钱钢:对。

  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钱钢:清政府把他们送出去,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开始,急需人才,所以清政府当时派他们去的时候,那个奏折里面写得是很清楚的,中国特别缺少对于科学技术的了解,事实上是特别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国防建设的人才,这是清政府对他们的要求,所以希望到美国以后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知识。

  记者:他们到了美国之后,那些小孩子我们就看您描写的那些场景,比如说在海上晕船,刚开始不适应,但是很快他们就适应了

  钱钢:留美幼童坐着轮船到美国去,护送他们的官员基道西,这个人很有心,他自己的孩子也在里面,他写了一个日记,这个日记后来也发表,这个日记里面孩子们每天的情形都记得特别生动和有趣,你看到这些孩子最初上船的时候什么样,没上船的时候很高兴,因为站到船上看到黄埔江的灯影很高兴,船一开出去就不行了,晕船了,四处的啼哭。可是三天一过什么都没有,他们说那个书写的就是,这些人的喧哗不已,在餐厅游行,所谓游行就是游走,到了深夜小孩子还在里面追逐,游走,在那儿玩。一开始吃不惯西餐,这个基道西带的腌西瓜皮,治嗓子的,被小孩吃光了。然后三天以后就会吃那些西餐,很有意思,这就是第一手的集料。

  经历了3万2千里的惊涛骇浪,

  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

  “我运气真好,被分配到一位和蔼可亲的女主人家中,她把我一下拉进怀里并吻我,其他男孩哈哈大笑,那是我自出生以来得到的第一个吻……”

  《留美幼童》第77页

  

在美国的留学岁月

  记者:这些幼童到美国,那些接待他们的美国家庭。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那这些美国家庭,他们为什么这么欢迎中国的儿童到他们的家里来生活来学习呢?

  钱钢:当时第一批幼童是30个人,但是事实上第一批报名要接待幼童的家庭,足可以接待一百多个幼童,他们是什么人呢?就是医师,教师,他们对来自东方的文化,对于他们的孩子有神秘感。然后这些人,由于他们的教育背景,他们对于来自东方的孩子很友善,所以他们就那么踊跃地来要求接纳中国的孩子到他家里去。

  记者:他们的友谊一直维持了很长时间。

  钱钢:我要找留美幼童住过的房子,结果发现在哈得佛德这个市,已经找不到一处留美儿童,当时他们寄居家庭的这些房子。可是后来很凑巧,就是有一个美国记者,他告诉我,他说离哈得佛德大约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个镇,上面有,我们就去了叫轰隆克的这个小镇子,很吃惊。这个小镇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小博物馆里面只有一个馆员,是馆员也是馆长,后来老的馆员就给我们拿出两本日记,什么日记呢?就是照顾中国幼童谭耀勋和另外一个幼童刘家照这家人的主人是卡林顿夫人,卡林顿夫人的日记,这么小的两本日记本,铅笔写的,是1880年、1881年的日记。

  记者:在你们书里其实我们都看到,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而且表现都特别好?

  钱钢:表现特别好,你看中学的时候他们已经有很多活动,最突出的是棒球,你看到一张著名的照片,他们成立了一个叫东方人队棒球队,著名的詹天佑都在那个照片上面,只是到了美国以后,他们从长衫马褂、穿着草靴,戴着瓜皮帽梳着辫子的小孩已经变成了棒球手了,他们会把辫子藏在衣服后面,不让它露出来,因为露出来的话就会使对手,如获至宝,有抓手,就会成为对手制胜的法宝。

  耶鲁大学威廉菲尔普斯教授是中国幼童在哈特福德高中时的同学,在他1939年出版的传记中,他这样回忆道:如果你认为他们只是在体育厂上光彩照人,那你就错了,他们还在另外一些场合令我们心碎。

  耶鲁大学历史系白彬菊教授:威廉菲尔普斯教授,在他的传记中还写道,所有的美国女孩都认为,这些中国男孩非常棒,他们不把美国男孩放在眼里,因为谈们认为中国男孩长相英俊,风度翩翩。他说我们这些美国男孩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因为她们的注意力总是在那些中国男孩身上,她们喜欢和他们一起跳舞。

  

出类拔萃的留美幼童

  记者:在他们读书的过程当中,像现在我们来看,9岁到15岁这样一个人群,他们去读书,那他很容易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学中国的这些古典文学,怎么样能让他们不荒废这样的学业呢?是不是也应该有要求?

  钱钢:清政府带去了几个中文教习,教他们学中文,因为你到了美国人家是不可能学中文,所以他们只能定期的被召回到哈得佛德的留学事务局中心来进行补课,就补这个课,肯定会发生这样的困难的。当年中国孩子去美国,他们要保持中国文化,又是如此艰深难懂的中国文化,是有很大的难处的,

  记者:钱钢先生,在你们采访过程当中,有没有这样的资料,就是反映出来学生更愿意学的是什么?

  钱钢:他们非常爱好能够在美国学到的基本知识。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学校里面的成绩单,中国学生总是名列前茅。唱歌、地理、诗歌,因为里看他们专门有一堂课是“英师”写作,我们看到过后来当了大清外务大臣,梁敦彦的,他在1874年,应该才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画了一个画一个小猫咪,然后写了一首英文诗,可以看作一个中国儿童写的儿童诗,是英文写的,很好的英文书法,这些其实都是表现中国孩子当时的兴趣。

  1881年,留美幼童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我父母的仆人态度不佳,他认为我是来求情的可怜人,不许我进去,我用尽一切词语,他仍然无动于衷。于是我开始大叫起来:爸——,妈—”

  《留美幼童》第152页

  

幼童回国后的命运

  记者:那这些留美幼童他们当时被召回之后,命运也是一波三者的

  钱钢:留美幼童这个计划,原定是15年的计划,可是最后为什么只有在10年就中断了,原因就是因为清政府接到一些人的攻击、告状,说这批孩子在美国变坏了,发生了很激烈的冲突、矛盾,特别是后来的监督吴子登去了以后就更加多的冲突了,基本认为就这些孩子的腹中很缺少孔孟之道,他们内心的孔孟之道很少,这个不坚定。然后又沾染了很多外洋的习俗,这个使得留学当局的官员不能容忍。875年美国的一个著名的周刊,叫《哈波斯》,《哈波斯》周刊当年登了一组摹刻画,那个照相术还不能普遍地应用于印刷这个摹刻画就画的是一个中国老师正在训斥留美幼童,留美幼童就用眼睛直瞪瞪地瞪着这个老师,你想学生用这样的目光盯着吴子登的时候,吴子登怎么受得了?回来以后留美幼童自己的信里面你可以看出,他们在上海过的日子,如同囚犯,他们受到社会的谴责,《申报》甚至发表社论来谴责他们,来谴责这个留学事业,这个是他们最初回国的境况。他们后来经历了中法海战、中日海战,事实证明他们是一些爱国的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为国捐躯,4个人在中法海战中牺牲,他们的名字今天还刻在福州马尾的“藻中祠”里面,这个碑上还刻着他们的名字。3位在中日甲午海争中牺牲,他们的名字刻在留功岛上,他们在商业世纪最初的十年,一部分人以自己很丰富的外交知识服务于外交界,为中国的外交做了一少工作,一部分人以自己理工科这样的知识,为中国的矿业、电报业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说我们今天得承认,就是中国的幼童是中国IT业的开山鼻祖,中国的好些部,我们国务院的好些部,部的门口,如果要竖一个创始者的塑像的话,那么铁道部应该放一个詹天佑,信息产业部应该放一群电报幼童的像,国家煤炭总公司应该放那些参加矿业开发的人的像,还有交通,还有教育很多人。

  记者:在您看来,留学生出国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钱钢:留学生出国就是从留丽幼童到今天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国家需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融入这个世界,这是最重要的,开放融入这个世界,然后吸取全人类的文明的成果,来振兴自己的民族,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谢谢钱钢老师。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