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内容查询

中国文学在巴黎·4月19日首播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0日 15:44


  

  中国当代三十多位知名作家

  唱主角 展丰采

  敬请关注本期话题

  ——中国文学在巴黎

  主持人:观众朋友,巴黎图书沙龙作为最重要的国际书展之一,自从1980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设一个主宾国,重点推荐这个国家的图书。这一次的主宾国是中国。那在这次的节目当中,我们就一起听听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家,他在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一些情况。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两位嘉宾。这位是当代作家阿来先生。这位是《世界文学》杂志社的主编余中先先生。

  阿来:


  中国当代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任《科幻世界》杂志主编。

  代表作: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余中先:

  翻译家,现任《世界文学》主编。

  主要翻译作品:《卡门》、《被背叛的遗嘱》、《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

  法国图书沙龙,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以及伦敦国际书展被公认为国际四大重要书展。其中法国图书沙龙以参展人数众多而著名,每年都要吸引到20多万人参加。自从1980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今年第24届法国图书沙龙于3月18日在巴黎开幕。由30多位知名作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以主宾国的身份,在法国图书沙龙上隆重亮相。作为“中法文化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法国总统希拉克特意前来参观了中国展台,并与中国官员一起,为中国政府资助出版的,70种中国图书法文版进行了新书揭幕。

  

风头正劲还是风力不足?

  主持人:阿来是参加了这次活动?


  阿来:对。

  主持人:巴黎图书沙龙结束之后,我们在国内看到了很多报道,不过这些报道中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有的报道说在法国图书沙龙上中国代表团风头正劲,而《文汇图书周报》的标题是中国“风力”不足。阿来先生您亲自参加这次图书沙龙,您的印象呢?

  阿来:反正我觉得在哪儿都差不多,反正是很多人说很多话。只不过在法国那样一个环境当中,也有些细微的差别。我们来谈中国文学的时候,我们更容易谈到文学本身,就是说我们在那儿好像我们是去展现我们的文学成就,推荐我们的文化成果,但是在法国的公众来看,或者法国读书界来看,他们首先不是看到中国文学,首先看到的可能是中国的政治,其次再看到中国的文化,当然幸好还有一批人最终通过这两个层面还能看到中国的文学。

  主持人:看看中国的作家和作品。

  阿来:对。

  主持人:于先生,你是在法国获得的博士学位,而且还在那儿获得一个法国的文学艺术的骑士勋章。

  余中先:对。

  主持人:在法国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在那期间有没有参加过巴黎的图书沙龙?

  余中先:参加说不上,但是去见识过。因为1980年以后社会党文化部长开创了很多文化节,其中包括图书月,或者图书节,经常有这样的活动。我们作为留学生还是比较爱凑热闹,就看看人家是怎么办的,有多少书。

  主持人:要买门票吗?

  余中先:好像要,但是我们会得到赠票,有一些优惠。

  主持人:这次有吗?

  阿来:这次我们去,因为我们参加活动人,每个人发一个胸卡,当地人是要买票。

  主持人:多少钱一张票?


  阿来:好像是五个欧元。因为那天我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突然我们快进门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他说他从里昂还是从什么地方。我觉得中国人总是特别容易灵机一动,说你能不能借一个胸牌给我,然后我们还是老一套,进去以后反手递一个胸牌给他,他进来了。

  主持人:五欧元相当于人民币多少?

  余中先:四五十块钱。当然生活的水平不一样,所以这个不能当五十块钱来看。

  中国与法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了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文化年活动期间,双方将开展多项文化交流活动,以“中国文学”为主题的法国图书沙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为了配合“中国文学”这一主题,展厅内到处书写和悬挂着中国汉字和各种中国饰品,令每一位进入展厅的观众,都会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中国风。

  

爱读书的法国人

  主持人:您刚才说还有人从外地特意赶过来,像我们国内的书展,一般来说比如说在北京,很少有人会从外地赶过来。他们赶过来,来参加这个,是不是法国人他们对文学特别关注?

  阿来:我觉得整体来讲法国的书市还是能感觉到一个情况,恐怕他们公众普遍对于阅读的热情,恐怕要比我们中国要高一些。在中国的书展上,更多的是一个出版家,或者是出版机构跟流通环节的这些经销商的一个交易平台,当然它有一部分内容是向公众开放的,但是它重点不在这儿。当然那个图书沙龙我也很注意观察,我觉得整体来讲法国的书市还是能感觉到一个情况,因为有两天正好是周六跟周日,能够感觉到四面八方的人来。而且不仅在是在这个当中,因为我们在北京也可以坐地铁,在巴黎你也可以坐地铁,但是你坐在地铁里头,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包括在美国,在东京,在很多地方,我们也去过很多城市。我注意观察,比较他们的阅读。日本也有很多人读书,但是日本地铁里头,一大堆人读卡通,看完然后下车,放在垃圾桶里头,或者放在车上一个袋子里头给人家阅读。这个习惯很好,但是他读的这个内容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除了消遣的意义之外。但是我在法国,即便我不懂法文,就通过它的装帧大致也可以看出来大致读的是哪一类的书,觉得还是比较有档次的,比较有品位的,比较严肃的这样的一些作品。

  主持人:于先生在法国就坐过地铁?

  余中先:经常坐。

  主持人:很懂法文你是直接看着的,看他们读什么书。


  余中先:对,在地铁里头的阅读,我觉得大约分两种。一种就是报纸,那么这个男性居多;比较认真的读书的女读者居多。她们因为拿出本书以后,比如拿出这么一本书,她会有一个书签,她翻到这一页,要下车了已经读到这儿,书签在里面,再放回去,你看到这个书往往就是文学作品、传记其它一些书。

  法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读书氛围浓厚的国家,在法国的图书馆,公园,地铁,到处都有读书人的身影。“阿波斯托夫”是法国电视二台开办的长达十五年的电视读书节目,几千位作家曾在这里亮相,成千上万的观众被它吸引,到节目录制现场当观众甚至成为法国文化界的一种时尚。1997年,我们《读书时间》栏目就曾经采访了这个读书节目的主持人比沃。在这次法国图书沙龙上,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身影。

  

中法的文化交流

  阿来:然后我们刚到巴黎,法国的文化部长叫阿亚贡,举办了一个招待会。招待会上有我们三位作家,莫言,山西的李锐,余华,获得了也是那个骑士勋章。

  余中先:应该是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阿来:对。

  主持人:是不是就跟于先生获得的那个是一样的?

  余中先:我想应该是一样的,是文化部长颁发的,因为我拿的是前任的文化部长给我签发的一个东西。

  主持人:在法国获得那个骑士勋章意味着什么?

  余中先:就是承认你在文化事业上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阿来:这个代表团当中,大部分作家都已经或多或少,有法国不同出版社出版给他们不同的作品的译本,所以这一部分作家又被这些出版社,安排了一些活动。比如跟读者见面,朗诵自己的作品,然后也有一些专题性的演讲。专题性的演讲分两种,第一个你自己去确定一个题目,你来专题演讲;第二个叫圆桌会议,同时邀请几个作家,他设立一个主题,然后这几个作家有点像我们现在这种方式。你们几个讨论,下面有几个听众,当然需要的时候,下面的听众也可以参与这个讨论。

  主持人:于先生在法国接触了很多法国作家是不是?

  余中先:有一些。

  主持人:米兰.昆德拉呢?

  余中先:米兰.昆德拉现在被认为是来自捷克的法语作家。


  主持人:像昆德拉的作品在我们国内还是很受欢迎的,很多人一说就随便都能举出来他的例子,像《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在法国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哪位作家在我们中国?

  余中先:这个具体做比较就不太好比较,如果随便讲讲他肯定应该是当代在法国生活的最厉害的那些作家之一。我见他的时候,曾经把我自己译的某一部分给他,他后来就说你的某一段某一段,那我就翻出我的某一段来,他主要想认可一下,我翻译的版本所依据的本是不是他审定的改过的本,

  主持人:你跟他聊过中国的作家吗?

  余中先:我跟他聊过。我问他,我说中国作家你都熟悉谁?他说李白、杜甫。

  主持人:刚才说到法国总统希拉克,我们听说他对杜甫的诗特别熟悉,你听说了吗?

  阿来:有一天,是驻法大使馆的赵大使,请我们几个作家到大使馆,他的官邸去吃饭。吃饭时他也讲,说希拉克曾经跟他讲,希拉克在写一个剧本,写一个剧本的主角是关于李白的。但是按照他的观点,他要让杨贵妃都出场,杨玉环都出场,如果仅仅是查阅史料的话,好像很难在李白跟杨玉环的关系当中,很难找到让杨玉环频繁出场的理由,据说他也因此很焦虑。

  余中先:当然其他作家我有的时候也聊,中国文学你们了解什么,或者现代作家你们了解什么,会讲到鲁迅,其他读的相对比较少一点。

  主持人:他有什么评价?

  余中先:读的很少,评价就几乎没有。

  阿来:这也说明一个情况,中国的地位。刚才我讲跟中西方文化,不仅是法国对中国文学了解不了解,整个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是一个对等的交流。当然这个没有办法,他是强势地位。那么他可以不了解你,但是你不能不了解他,所谓强势文化就是这个意思。


  余中先:确实如此,这个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我们跟他们学得多,相反他们跟我们学的肯定就少了,不对等。由于翻译的原因,由于交流的原因,由于西方人洋洋自得,看不起其他民族文学、语言文学的原因,种种原因形成这个交流的过来的多,过去的少。

  阿来: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中国创作界有一个倾向,国外一个什么奖我们讨论,我觉得该不该讨论,该讨论,但是讨论太多了吧。第一个你自己在一个强大的语言系统当中,这个语言第一它自己如此丰富,自己有自己很好的传统。第二个这个语言还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表现空间,我们还没有把这个空间利用够。第三个这个语言本身就有如此多的受众,如果一定要说一个赌气的话,法文才多少人懂,中文有多少人懂?中国作家有时候对自己在母语环境当中,我觉得对自己的母语尊重程度不够,在母语环境当中对写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如果真正中国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当中占有一席之地,阿来有没有法文译本这个是不重要的,关键还是看我们在母语当中的表现。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今天做节目请的嘉宾阿来,我觉得阿来啊,特别心潮澎湃,特别喜欢你作品的读者就觉得特别激动。所以我们想像参加法国的巴黎图书沙龙的时候,我觉得像您,像莫言、余华、苏童等等作家,在那是不是也这样前呼后拥的被读者们紧紧地包围着,觉得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些作家,有没有这样的场面出现?

  阿来:偶尔有。比如说你在那儿签书,很多他喜欢这位作家他就来签,不管有多少,他总是喜欢你的。他签完,他不一定马上走,希望下来还跟你有交流,拍拍照,这个是有的。但是这个我觉得,即便在中国他也是偶尔出现的。我们又不是电视明星,所以一旦从那个特定的场合当中走出来,一混到茫茫大街的人流中当中去的时候,就是一个谁都不知道的人。这个很正常。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本次法国图书沙龙上,我们就遇到了不少的“中国通”。在这里我们也注意到,由莫言,阿来,苏童,铁凝,余华等30多位知名作家组成的中国作家代表团,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角。无论是主题讲座还是签名售书活动,都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


  主持人:我们《读书时间》也有一个排行榜,我们每周在看排行榜的时候就发现,非文学类的那种畅销书像那种励志的,教你怎么做人做事情的书卖得比较好,在法国文学当中它的书平时的销量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还是跟我们不同?

  余中先:现在读者对各类书籍的兴趣都有。用我以前说过的话来说,这个奶酪切得越来越细,那么文学这块奶酪越来越小,就是相对于图书市场越来越小,但是本身奶酪的还是存在的,还是有人吃它的。奶酪里头还有像你刚才所说的比较严肃的文学,比较畅销的文学,这种情况是有的,跟中国差不多。

  主持人:现在我们注意到国内的出版社也开始引进国外的图书,有些速度非常快,几乎是同步引进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去年就有一个二十一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和出版,里面有法国的两本书一个是《亲爱的,要短句》,还有一个《幸福的如同上帝在法国》。他在中国的读者里面还有一定的读者喜欢看,特别是业界对它评价还比较高。这两本书在法国的读者多不多?

  余中先:一般,《幸福的如同上帝在法国》这个作家以前也写过不少书,也有过书拍成电影,受到好评。这个书出来以后,各大报刊、以及那个杂志书评都不错。《亲爱的,要短句》这个作家也是资格比较老的一个女作家,写了多年的小说,但是并没有拿到第一流的奖项。

  主持人:中国今年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图书沙龙,明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我们将邀请法国作为主宾国参加,到时,我们再一起去关注中法文学交流。

  余中先:我想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谢谢两位。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