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内容查询

藏书票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9日 15:44


  解说词:

  爱书的人总会在书里书外获得许多享受。比如你买到一本好书,除了千方百计保持它的干净整洁之外,很多人还会在自己的藏书上贴上一张标有自己签名的藏书票。就是这一张小小的藏书票,立时给这本书增添了另外一种情趣。读书读累了的时候,翻到贴有出票的那一页,仔细端详,

  慢慢品味,倦意便立时抛到了九霄云外,使您书读书生涯变得更加意趣盎然。

  解说词:

  据专家考证,藏书票发源于德国。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是德国人1450年的木刻作品。上面缎带上的德文写的是“慎防刺猬随时一吻”。好像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偷书毁书。足见艺术家在创作这张藏书票时的良苦用心。

  采访:吴兴文

  藏书票它其实是一种文学家、

  艺术家、还有作家之间互相的友谊。就是说艺术家跟文学家之间,他因为爱书而互相认识。然后文学家会找艺术家来设计藏书票。那最有名的例子是,那个叫做拜伦。拜伦他的藏书票,是他的女朋友帮他设计的。那时候的藏书票,像英国的纹章就像我们看的“圆桌武士”上那个盾牌上的徽章。但是拜伦因为看到那个纹章,就想到设计藏书票,就想到他们过去的一段友谊。所以藏书票其实它就是从友谊开始。

  解说词:

  吴兴文先生是台湾人,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喜欢逛旧书摊。由买书而搜集藏书票,研究藏书票。为收集藏书票,他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2001年,他把自己收集藏书票的经历写了一本《我的藏书票之旅》。在北京三联书店发行。这本书后来成了藏书票爱好者的收藏指南。

  采访:吴兴文

  这个书其实是我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是讲那个比较基本的常识。但是你知道吗,这种东西就跟练武一样,基本就是那么几招而已。练完了之后要更深的内涵。其实它就是跟我们的文学、

  艺术

  、政治。因为我们知道收藏里面最好好玩的一件事,就是它背后的故事,它背后的人物。比如说你买书买签名本。比如说你买老信封,老信札。比如说你买线装书,上面有题跋。这个藏书票的好玩也是在这个背后的故事。

  解说词:

  吴兴文先生在台湾从事图书出版业。从买书到编书写书都干过。由于常年在商海文海里漂泊,使他得以有机会购买到称心如意的珍贵藏书票。

  采访:吴兴文

  就是这个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创办人,他也是英国日记文学的创办人。这张我在一家古书店目录中看到,那时候才250块美金。当然你知道,因为从美国寄过来你再用传真过去,都是太慢的。(这是哪一年?)这个是1993年的事情。然后我最近在网络上,就是一个专门卖买古董的网站上看,到这张已经2500块美金了。

  解说词:

  这张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的藏书票,图案采用了中国著名学者胡适的名言。可以看到汉学对西学的影响。在吴兴文诸多的藏书票珍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旧书店淘到的那枚"关祖章藏书票"。

  采访:吴兴文

  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候我已经第三次到国内。那时候我在台湾的时候,最想到琉璃厂。因为琉璃厂收了很多旧书。那时候海王村所有的外文旧书每本都翻。翻到连那个老师傅都跑来说,他说,吴先生你到底要找什么?我说,没有,我只是看看那个里面是有什么,写什么字?这样子而已。

  解说词:

  无意间他在一本法文百科辞典中,发现了这枚关祖章的藏书票。


  采访:吴兴文

  我看到那个藏书票的时候蛮震惊的!为什么震惊呢?因为那个图案,在我介绍书里面讲,因为我们一般看到藏书票,都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就是东洋味呀。更早当然都是从西方来的都有那种西方的味道。但是这个藏书票居然是一个中国式的书生,他在翻箱倒箧在找资料,然后带着一把剑正要出门远游。所以我觉得那个非常有意义。那时候我怀疑他说,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旅美的华侨?还好辗转找到了很多工具书之后,他后来回到国内来,又干平汉铁路,又干粤汉铁路。而且后来更高兴的是,在王世襄《锦灰堆》里面,又提到他曾经到他家里看过他所收藏的一些铜镜啊,铜像雕刻等等。

  解说词:

  这枚藏书票没被发现之前,我国学术界一般公认,著名学者叶灵凤先生,是我国最早引进藏书票,和最早创作和制作藏书票的人。通过研究,吴兴文先生对这个说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采访:吴兴文

  叶灵凤算是很早使用藏书票的

  。那时候因为他跟日本的一些藏书票的人士有来往。不过我们知道,日本的藏书票,事实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所以我后来考证结果,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从这些留学生,就是从清末“庚子赔款”那些留学生到国外读书之后,甚至是这些透过“庚子赔款”成立的学校里面,他们所培养出了一种氛围。叶灵凤引用的意义,因为他这一本就会装祯设计美术书嘛。所以他自己也有设计。然后他设计的风格第一个还蛮像中国的风格。但是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来,事实上,叶灵凤设计藏书票,应该是藏书票这款收藏的趣味已经慢慢又形成中国化了。

  解说词:

  另外,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版画运动以来,很多新兴版画作者,也创作了许多藏书票。今天这些书票已经很难见到,所以尤为珍贵。

  解说词:

  吴兴文还从老出版家范用先生的一本珍贵的书上,挖下了一张著名版画家王琦刻制的藏书票。这曾使他激动不已。

  采访:吴兴文

  那天他看我这么喜欢,爱不释手,书又对他有用。因为那本书好像是抗战时期的“土纸本”。对他来讲有很多纪念的意义,感情的因素。然后他看我这么喜欢,我第一次觉得很残忍。他就把它剪下来给我。我相信他的心中在淌血,我的心中也在淌血。这一张就是这一张。

  解说词:

  范用先生是我国出版界的元老,他一生都在为出版事业操劳忙碌着。而且他也对藏书票情有独钟。

  采访:范用

  我很喜欢藏书票。我在很年轻的时候看过叶灵凤的一篇文章,在一个杂志上谈藏书票。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注意藏书票。可是我从来也不收集藏书票。后来叶灵凤先生不在了,他的夫人我认识她。他夫人听说我喜欢藏书票,她就把叶灵凤收藏的藏书票给我看。一直带到北京来了。我一看这个藏书票给大家看看多好啊!我就办了一个展览会,请了一些朋友来看。

  解说词:

  范老喜欢藏书票,收藏品却不多。但这些藏书票刊物却是非常珍贵的。这些油印杂志原是叶灵凤先生曾经收藏的,后来辗转到了范老的手中。几十年了他一直珍藏着。

  采访:范用

  我还有收藏一份日本藏书票爱好者编印的油印刊物叫《藏票趣味》。1933年。这个杂志在现在我估计日本都很难见到。但是叶灵凤先生收藏这一本,现在我给他保存在我这个地方。

  解说词

  日本的藏书票是受欧洲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1922年至1933年日本早期藏书票作者先后组成了"日本藏票会"和"日本藏书票协会",积极推动藏书票的创作和普及。中日两国藏书票民间友好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1936年

  就是那份《藏书票趣味》杂志的编者佐藤米次郎,邀请以我国著名木刻家李桦为首的广州现代版画会,到日本进行创作交流。由此开创了中日两国藏书票交流的历史。加上叶灵凤等人的积极倡导,使中国人对藏书票有了一定的认识。

  采访:范用

  在国外,人家自己印藏书票。在国外文具店买一种机器,可以自己印东西。在文具店里可以买到的。可以印几百张。自己设计。中国没有这一套。

  解说词

  范用先生自己也做过一款藏书票。那是由他自己设计,印刷厂用下脚料帮他印的。

  采访:范用

  我画的,我写的。我是贴在书上,我希望借我的书者不要忘了还我的书。我说,愿此书亦如倦鸟归林。你看那个书架上还有个空等那个书回来呢!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藏书票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书票艺术呈现了队伍壮大、创作繁荣、

  展览频繁、

  国际交流不断的新局面。1984年成立了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1986年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全国藏书票展览。到2003年10月第十届展览又在山东举行。历次展览会上统计,目前从事藏书票创作的就有数千人,他们觉得爱书

  、读书、

  藏书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良好风气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读书藏书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追逐的时尚。藏书票也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解说词:

  傅恒学今年70岁陕西蒲城县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专攻版画创作。曾前后在古元工作室和黄永玉

  工作室深造数年。晚年回到故乡担任陕西美协的领导工作。近年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潜心从事藏书票创作。说到藏书票,傅老边说边刻,给我们讲了许多。

  采访:傅恒学

  我也是从1983年开始的吧。我是中国藏书票协会的理事。藏书票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但是它的量少,体积小,容易制作,比较容易制作。大版画它很难。这个作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它里边有情趣。很有意思

  。就是藏书票它是在书上贴的一种票。就相当于我们的印章一样,谁谁藏书。不过藏书它附加了一个图。这个一加图,一加形象

  再加上文字,它就更完整了。但是藏书票的形式和绘画不一样,它是书票,它要概括提炼,要简明扼要,不要繁琐也不是图画它里面还要镶嵌文字,文字的结构,文字的款式,文字的位置,都要和藏书票的图片结合得很巧妙,很吻合,

  很和谐, 很统一,这样你需要构思了。

  解说词:

  首先要设计图案草稿。

  然后把图稿翻印到木版上。

  按下来就是刻版。

  先印第一版花瓣。

  再印第二版标题。

  最后印第三版树干树枝,这样一张藏书票就创作完成了。

  解说词:

  目前在我国创作藏书票的队伍有数千人,而收藏书票的队伍要小得多。这是因为藏书票做为一种外来文化它还没有被广大的爱好者所认识。这就需要有人去做一些宣传普及推广的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本介绍藏书票的杂志《东方藏书票》创刊了。开始,杂志由我国著名版画家李平凡负责主编。后来一个叫崔文川的年轻人接办了这个杂志。由于杂志旨在宣传不重收益,办刊经费都要由小崔自己筹集。所以这个杂志办得颇为吃力。

  采访:崔文川

  办这本杂志的同时,其实我也有很多比较感动的事。你比如说上海的老版画家杨可杨先生,尽管他岁数那么大,那么知名,但是他经常给我写信提携。并且送我书票作为支持。尽管我们的杂志还不是那么固定,但是每年可杨先生都寄杂志款过来,要订阅这本杂志。所以从这一点上我都表示很感激的。

  解说词:

  还有许多的学者艺术家,出版了许多有关藏书票的基础知识及创作技法等方面的书籍。也为我国藏书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藏书票作者发表作品提供了园地。

  解说词:

  版画藏出票的制作基本上是以西方的技法为主。主要的版种有木版、铜版、

  石版等。藏书票传到我国以后,很多作者都在尝试着用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制作藏书票。如石刻、

  砖刻等。最有中国特色的是用剪纸来作藏书票。这位王谋老大娘今年六十多岁。她年轻时曾上过初中,是个读过书的人。所以她以剪纸的形式制作的藏书票也颇具韵味。

  解说词:

  一枚小小的书票,

  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给人以文化的熏陶。藏书票做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所喜爱。一些制作精美的书票,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面对这种情况,藏书票专家吴兴文先生又有了一个新的见解。

  采访:吴兴文

  这一款是纪念马克吐温,就是我们熟知的美国幽默作家。这款有什么意义呢?这款给我很多启发。这个是马克吐温纪念馆的样子。这边环绕的都是马克吐温很有名的作品。最有名的就是这个汤姆历险记。台北有林语堂纪念馆,国内有鲁迅博物馆,鲁迅纪念馆,都有。像我们那些名人的纪念馆,其实都可以做成书票。像鲁迅呀,跟他的《呐喊》、《彷徨》那些作品全部结合在一起,让人家把爱好鲁迅的作品,跟藏书票完全结合在一起。

  解说词:

  不知道第一个制作书票的人是受了什么启发?但我们相信,他一定是个爱书的人。今天喜欢读书藏书的人越来越多。看了我们的节目,您是不是也开始喜欢藏书票了呢?希望这小小的书票,能给爱书的您带来更多的乐趣。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