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冬天的故事 > 正文

第三集:炕上岁月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5日 14:24)


  导视:它是居家休息的设施,它是幸福家园的象征,它是无法舍弃的眷恋。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炕上岁月。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谈我们关于冬天的话题,我们的嘉宾还是民俗方面的学者佟鸿举先生。佟先生,您好。

  佟洪举:您好。

  主持人:头两天,我去北京的郊区玩,住在当地一个老乡家里,一到他们家,他就先给我们拿出一种茶,当地什么野味一种茶,说你们今天要在我这儿住,一定要喝这种茶。我们当时都觉得特奇怪,为什么要喝你这种茶。给我们解释,你们晚上要睡火炕,如果不喝这个茶,第二天肯定上火,我们也都多少喝了一点,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我们几个人鼻子都红了,还是上火了。

  佟洪举:还是上火了。

  主持人:睡不惯。您以前睡过火炕吗?

  佟洪举:睡过睡过。小的时候大概在十几岁以前,一直家里还有火炕,应该这个在北京,在北方,很多人都有睡火炕的经历。如果烧得特别热的话,跟你那个感觉是一样,前半夜烫后背,后半夜烫前边。

  主持人:有点儿像烤肉,翻来覆去。

  佟洪举:对。

  火炕作为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很早就出现了,但是直到宋代才有了关于它的详细记载,更有趣的是,它居然和宋朝两位皇帝的一段经历有关。

  佟洪举:当时徽钦二帝被金掠过五国城,五国城汉族人在写书里边就写被关在暗井里,刑以火刑,用火烤着,刑火烤。很残忍,认为是一个很耻辱的事。

  主持人:虐待我们的皇帝。

  佟洪举:实际这个事我们去看发现不是,首先这个暗井,它不是井,是因为北方民族当时还用半穴居的一些房子,施以火烤,是在这个半穴居的房子里,有火炕,他在火炕上住着,因为那个地方也潮湿,也冷,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待遇

  主持人:实际上不是住在地牢里,用火烤他。

  佟洪举:没错。

  主持人:实际上让他们睡火炕,他们都是南方人,睡不惯是吗?

  佟洪举:一个是睡不惯,第二个南方在历史上,文化人没有考察过北方这种风土人情,不知道那东西叫什么,之后这本书,叫《三朝北盟会编》,这个书成书于宋代,从《三朝北盟会编》里头就开始写,北方这些少数民族怎么生活呢?他说环屋为土床,就是屋子里绕着土做的床,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底下烧火。寝食起居其上,寝食起居都在上面,谓之炕,以取其暖。这是在《三朝北盟会编》正式把炕有这样形状的东西叫成炕。

  主持人:有了比较明确关于火炕的记载是从宋朝开始的是吧。

  佟洪举:对。

  主持人:所以难怪徽钦二帝当时不太适应,估计他们第二天早晨起来鼻子也都是红的。

  佟洪举:也都流血,也有这问题。

  主持人:所以他们就觉得当时是金国人在折磨他们,实际是他们对当地的习俗不太熟悉。

  佟洪举:对。

  火炕是我国古代北方人因地制宜,因材施用的一项发明,它的结构设计十分巧妙,起到了增温御寒和节约能源的作用,直到今天火炕在北方的很多地方还在被使用着。

  佟洪举:一般锅台和炕是连着,这边可以烧饭,可以烧火,但是火进来以后,变成热气,在炕里边走,烟冒出去。它的结构里头非常巧妙。它里边是从烟道开始,盘成比如说大概一砖,一个砖大小这么宽窄的通道,排成各种格式,比如说回文式。

  主持人:回文指的是?

  佟洪举:就是在里边,像回字形,一圈一圈的转,也有排成其它的形状,都是非常畅通,而且所有炕有多大,里面覆盖面积就是多大,保证热气在里边循环不断往出走。

  主持人:那么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让热气转的时间比较长。

  佟洪举:长时间的均匀的布散于炕里边,同时还保证了火不会从烟筒里边喷出来,我在东北做一些采风的时候,发现东北好多满族的房子,它的烟筒和墙不在一体,所谓烟筒落在地上,西墙外面,烟筒离墙很远有一个通道,把烟筒立起来非常高,非常高大一个烟筒。这个烟筒在沈阳故宫也有这样的烟筒。

  主持人:等于说它不是跟房子贴着。

  佟洪举:不是在房子上。

  主持人:是隔几步以外。

  佟洪举:隔几步以外。把烟筒引出来,烟筒上去,烟往外走。

  主持人:这有什么好处?

  佟洪举:目的也是加强了火在炕里边盘旋的时间,使它出来的时候只是热气,只是烟气,没有火了,火已经截在炕和墙里边了。同时烟筒脖子上长出来这一块还有很多实用的,比如说有的人家会在外(边)长(出来的地方),长的脖子上做一个小的鸡窝,鸡也是很暖和的。

  主持人:这边弄一个鸡窝,这边弄一个狗窝。

  佟洪举:充分的利用。

  主持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佟洪举:一人取暖。

  主持人:鸡犬都暖。

  佟洪举:有这个道理。


  火炕的结构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到炕道的排布,使炕受热均匀外,还要设计一些巧妙的装置,用来调节控制火炕的温度。

  火炕控制温度有几种办法,一种办法在灶与炕之间会有一个像闸门一样的隔板,一般都是铁的,或者其它材料的,这个隔板如果温度需要,就把隔板拉开火多进去,它就热,如果不需要它就把隔板插住,这样火进得少一点,里边的温度可以控制。

  主持人:实际上这个隔板就是一个温控开关。

  佟洪举:这是一个。还有通过烟囱上边,烟囱上边也会有一些调节的方式,比如说在山西有一些房子,烟囱上边是一个小房子,建得非常精致,通过烟的走向也可以调节温度。

  主持人:说起来好像在农村,说盘炕师傅是一项,应该叫什么精密工种,高级技工。

  佟洪举:非常强的一个技术活,北京都叫盘炕,这不是所有泥瓦匠都能干,他盘完这个炕,既不能倒烟,还要畅通,还不能存灰。

  佟洪举:还要省燃料,有的烧着很费劲,因为它直着从里边吸走了,很费劲,跟方向,跟你灶取的方向要决定,朝南开,还是冲北开。烟筒,烟筒上边出来以后,因为我们在北方都是以西北风为主,要往东南刮,所以烟筒一定是在西北,高于房子这样一个地方,或者东南拐角,把烟能冒出去。

  主持人:别看垒些土坯什么的,其实特有讲究。

  佟洪举:没错,包括漏不漏气,漏不漏烟,漏气,一氧化碳容易从里边不燃烧的,容易跑出来,对睡觉的人也是一种威胁。这些全部是非常高的技术活,来做这些事。

  火炕占据了房屋里的大部分空间,出于美观和防止墙皮磨损脱落的考虑,人们在绕炕周围的墙面上绘制出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图案。

  佟洪举:就是炕的四边有墙,两边有墙的,在炕墙上画的画叫炕画,又叫炕围子。小的时候我们在内蒙工作居住的时候,看过很多,画的很漂亮,这个炕专门有画匠,专门干这个,画炕围子。工序很多,先得把它取平,就跟咱们做家具油漆一样,取平,之后抹一层矾胶,刷上去,在矾胶之上裱纸,边都有纸的,做好很漂亮,裱上纸,在纸上做底色,画线、做画,最后再罩一道清漆。

  主持人:防水。

  佟洪举:抠不下来,也破坏不了。炕画大概有30厘米这样一圈,人睡觉的时候,这一圈都可以画,画得很漂亮。

  主持人:画什么呢?

  佟洪举:内容很多,比如说有花鸟鱼虫、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戏曲故事,跟各个时代画的都不一样,有人专门做过一些调查,很有意思,各个时代的风格,跟你家庭的背景画的东西,跟你的喜好,比如新婚可能画一些喜得贵子、年年有余,画一些小胖娃娃,画这些。老人就画一些三国的故事、戏曲人物,都不一样。

  主持人:那也挺有意思,你往床上一躺你就可以,基本相当于不用拿就可以看到小人书,看连环画,一看就睡着了。

  佟洪举:对,有的是连环画,四幅画、八幅画,转一圈。

  主持人:其实它已经,炕在生活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它已经融进很多文化的意味。

  佟洪举:延续了很多东西在里边,把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教育、育儿都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进行传递。

  在北风呼啸、寒气袭人的冬天里,热乎乎的炕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安逸,而且在天长地久的生活中,慢慢地滋生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文化,火辣辣的东北二人转,最初就是火炕上走出来的。

  佟洪举:二人转最早又称为炕头文艺,在外边天寒地冻,大家只好在屋子里活动,屋子里排演、表演,可以在炕上直接演。所以二人转在东北,很多人都认为是炕头的一个艺术。

  主持人:可以在炕头编词是吧?

  佟洪举:演,在炕上演都可以。

  主持人:谁看?

  佟洪举:大家都围着炕上坐。所谓说一间屋子半间炕,内蒙、山西都会有这种特别大的顺山炕,有的是贴着西墙,有的是在北墙,特别大。

  主持人:你就是想在地上跳都跳不下,就只能在炕上跳,而且还暖和。

  主持人:其实要说起来有点可惜,虽然现在还能见到这样的火炕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个火炕慢慢正在消失了。

  佟洪举:会。

  主持人:因为现代的取暖工具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火炕。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