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历程》精品

  ——小片——

  此后不久,汪精卫再派高宗武、梅思平到上海,与日本方面秘密谈判。他们对于日军的步步进逼深感恐惧,对中国军民抗战的取胜根本不抱信心。经过讨价还价,汪精卫决定接受日本人的建议,出走重庆,与日妥协议和。从后来的发展看来,日本人谈和是幌子,诱降才是谈判的实质。此时的汪精卫决意要脱离抗日阵营,他们商议出逃的第一步是落脚昆明。

  为了接应汪精卫,陶希圣匆匆找了个借口,先期抵达昆明。随后,陶夫人带着五个孩子也赶到了。

  ——演播室访谈——

  陶恒生:其实我们到昆明,也不知道为什么到昆明,可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这两年我们,半年换个地方是很习惯了。母亲说走我们就走吧,去一个新地方也好玩嘛,我们就到了昆明,昆明呆的时间并不很长。

  主持人:对昆明留下什么印象呢?

  陶恒生:昆明给我两个印象。一个嘛,云南火腿特别好吃。他们把火腿当点心吃的。泡茶了,有客人来了,就把火腿端出来,很好吃。第二个我们没事就去看电影,看西部武打片嘛,是英语发音的,下面也没有字幕。可是呢,电影院的银幕旁边有一个很高的凳子,上面坐了一位先生,他给我们讲解,他的讲解很简单,就说现在好人出来了,现在坏人出来了,现在坏人被好人打死了等等等等。他说的对不对,我们也不知道,反正觉得也很过瘾。

  ——小片——

  无论是年少无知的小孩子,还是不问世事的妻子都不知道,陶希圣跟着汪精卫已经一步步走上了叛国的道路。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离开昆明飞抵越南的河内。陶希圣同机随从。10天后,汪精卫在河内发表了响应日方提议的电报。表示可以就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的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所谓的和平。后人把这封电报叫做“艳电”。《艳电》的发表令日本军国主义者沉浸在无比的亢奋之中。与此同时在国内讨伐汪精卫卖国行径的呼声不断高涨。

  1939年1月2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永远开除汪精卫国民党党籍,撤消其一切职务。

  同一天,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在重庆接见外国记者,严正指出汪精卫的卖国行为“既不能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亦不能损害中国抗战之力量。”

  在巨大的讨逆声浪中,陶希圣的家中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这个电文发表以后呢,蒋介石的政府就宣布,开除汪精卫的党籍。这件事情当时您一家人在昆明也是听说了这件事情,您还记不记得当时您的母亲、您的哥哥和姐姐对这件事情都有什么样的反映呢?

  陶恒生:那个时候我们在昆明不错。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呀,非常困扰。就说父亲走了还没几天,就发生这么大的事情,那将来父亲跟着汪精卫会何去何从呢?姐姐那个时候在念中学,她跟我母亲做了很多的问话,就说为什么,为什么?母亲其实那个时候她也很茫然。因为我父亲走的时候,也没有跟她交代什么话。当然家里头是很焦虑了,焦虑的重点倒不是汪怎么样或者是国家怎么样,是父亲现在上了贼船了 怎么办?

  主持人:那父亲告诉家里怎么回事儿了吗?

  陶恒生:没有通消息。河内跟昆明根本没有通片纸只字,照我父亲的日记来说,他走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告诉我母亲他去干什么,他就走了。他怕我母亲担心,什么也没说,所以我们也是处于一个很茫然的状态。

  主持人:那您的母亲她的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她对局势的了解肯定不是那么全面和深刻的。但她能够下一个判断说,您的父亲此刻是上了贼船,很危险?

  陶恒生:是不是贼船是我的揣测,她倒没有这么说,不过她觉得危险是肯定的。

  ——小片——

  由于西南地方实力派将领一致表达了坚持抗战的决心,原本打算在西南另立中央的汪精卫在河内尝到了失道寡助的滋味。这时,熟悉汪精卫的日本近卫内阁下台,新上任的平沼首相是汪精卫完全没有打过交道的,下一步将如何进退,汪精卫身边的亲信们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

  ——演播室访谈——

  陶恒生:那个时候他身边的人,包括我父亲就劝汪精卫,说事不可为啊。你不如还是到欧洲去吧。因为汪有一个习惯,他在国民党里头由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三几年,这二十年间,他每次不如意,或者跟蒋有些什么矛盾的时候,他就跑到法国去了,到巴黎去了,然后看到形势好一点儿,他再回来。据我的统计,

  这二十年他去过巴黎去了六次。所以那个时候高宗武、陈公博跟我父亲这三个人就说你再去一次巴黎吧。这条路不要走下去了。可是他身边另外有一批人啊,觉得既然我们已经来了,哪里还可以回头呢?我们还是跟日本人继续谈吧。

  ——小片——

  1939年2月初,高宗武受汪精卫的指派,赴日拜访了日本新任首相和外相等政界要员。在此会谈的基础上,平沼首相召开会议,于3月18日,通过了由汪精卫出面组织所谓新中央政府的决议,至此,汪精卫和跟随他出走的亲信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仅仅一天之后,3月19日,一直在河内监视汪精卫的特务,接到了军统局局长戴笠签发的制裁令,命令对汪精卫予以严厉制裁。

  ——演播室访谈——

  陶恒生:3月21号,戴笠的特务派人到了河内,在他们住的地方就开了一阵乱枪,就把曾仲鸣打死了。枪杀事件见报的时候,我哥哥和姐姐他们都吓了一跳,怎么会发生这样的血案?更加担心了父亲了。那个时候我父亲实际上不在河内,他在香港。

  ——小片——

  有汪精卫手提包之称的曾仲鸣追随汪精卫多年,是他视若如子的亲信部下。曾仲鸣的死,使汪精卫背离重庆的信念更加决绝。他有意前往沦陷区建立政府,彻底落入卖国的深渊。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总之,刺汪事件是刺激到汪精卫了。

  陶恒生:那么东京方面听到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就派了几个高级的人员,到河内来劝汪,就说你不要呆在河内,因为这个刺杀事件,河内现在已经警觉了,可能对你不利。就要准备保护他去上海,汪这个时候也没选择了。但是汪那个时候为了掩人耳目就说,我跟你走可以,可是我不要搭你的船。日本人有一条三千吨的船,汪说我不搭日本船,我要自己雇个船。于是乎他就雇了一个七百吨的小船,那么日本人也拗不过他,只得同意。结果到了公海呀 风浪很大,汪精卫等人坐的小船就失去联络了,大船就停下来了。后来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去找找那个小船,那个小船已经狼狈不堪了。

  主持人:所以只好上了日本人的船了。

  陶恒生:船过了基隆,然后到了上海。

  ——小片——

  这是上海愚园路1136弄的一处花园洋房,60多年前这里是汪精卫到达上海后的公馆。那时,房子四周戒备森严,就在这所房子里一个阴谋正在悄悄的酝酿之中。

  此时远在香港的陶希圣和家人结束了将近三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了。大一些的孩子们开始进入新的学校上学。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上学之后,感受怎么样?喜不喜欢这个学校?

  陶恒生:很喜欢。这个九龙塘小学呀,其实是一个很有规模的小学了。惟一的就是那个时候香港人,都不说普通话,都说粤语。我们由内地去的几个小孩子,到那儿跟他们言语不通,不会讲粤语。所以他们很欺负我们,不过我们很快,一学期我们广东话说得很溜,先学骂人。所以我一直到现在我到了香港啊,

  我跟他们说广东话,他们还以为我是本地人呢。当时因为念小学啊,实在是换的学校太多了,到了香港念了九龙塘小学,我们惟一的心愿就是说能够在这儿把小学念完,希望能考取培正中学,培正是那个时候港九最好的中学。

  ——小片——

  此时,汪精卫开始筹备在沦陷区建立伪政权。他不断给远在香港的陶希圣发出邀请,这让陶希圣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与彷徨。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汪精卫到了上海以后要坚定地推行他的卖国政策了。

  陶恒生:他在筹划组织他的政府。

  主持人:这个时候他邀请您父亲参加了吗?

  陶恒生:他邀请了。

  主持人:您的父亲选择去还是不去呢?

  陶恒生:那个时候还没有要去,一直到8月。汪精卫写了很多信来,他也派人来劝我父亲,说需要他的帮助。

  主持人:那面对这种形势,面对汪精卫的邀请,您的父亲当时是一种什么反应呢?

  陶恒生:他是很犹豫,很焦虑,做了很长时间的思考。

  主持人:当时您记得吗,他是有什么样的行动啊,有什么样的话语啊,表示出他这种心态呢?

  陶恒生:我们的印象他是很忧郁,脾气比较暴躁,常常我们犯了事在家里头不乖呀,他就自己打自己,打自己的脑袋。这个印象很深,心情很不好。至于他要不要去上海,的确是很犹豫。因为他由头一年的

  1938年的12月就到了香港,一直到第二年的8月才去上海。这中间有大半年,他也派他的学生武仙卿到北平去打听。武仙卿找到周作人,问他怎么样,周作人说干不得。虽然如此,到最后他还是决定要去了。他走以前曾经给他在北大的学生何兹全先生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就说,我现在已经是吊在半空中了,意思就是说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

  主持人:那么刚才陶恒生先生提到这位何兹全先生,他是陶希圣先生的学生,他现在仍然健在,今年已经有93岁了。下面我们来看一段采访,听听何兹全老人对当年事件的回忆。

  ——外拍采访——

  何兹全:我给陶先生写信,意思就说是要想跟日本人讲和,也要有重庆的几百万大军做基础,没有这个军队的实力来说,你离开重庆,只有投降没有和平,没有谈和。这是给他写的信。这个时候我估计陶先生这个人啊,聪明人,啥事都懂,但是呢,跟汪精卫是多年的关系,那也算是政治上的小集团吧。他又是多年的关系,磨不开面子,汪走了他就跟着走了,但是他内心已经犹豫了。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决定,人生中间很重要的一个决策,大概走了就后悔。这个人聪明,但是疑虑很大,想想这,想想那,决断力不强。

  这个信说明什么呢?说明他去上海以前,已经有后悔的那一面了。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您的父亲犹豫了很长的时间,最后还是决定去上海,要去见汪精卫。那么这个时候您的母亲呀,您的哥哥和姐姐是一种什么样的反映呢?

  陶恒生:我哥哥是很反对的。因为我哥哥那个时候在念中学嘛,报纸上有时候偶尔出一个消息呀什么的

  他在学校里头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他很愤怒。尤其那天我父亲搭船去上海的时候是他送的。他到码头一看,我父亲上的是个日本船,什么什么丸的,他非常气愤,回来就跟我母亲大吵一场。说他怎么可以搭日本船,日本人对我们所作所为还不够吗?你还要搭他的船去。这是当时的情景。那么我们的确是对日本人是非常痛恨的,由我们从北平开始的遭遇就会知道。因此当然可以理解他看到父亲搭了日本船走了,心里多难受。

  ——小片——

  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陶希圣离开香港走向是非之地上海,后人已难以考证。在种种说法之中有一种尤其引起人们的注目,有人猜测他接受了特别使命打入汪组织内部,以收发报机向重庆方面密告汪精卫的活动与谈和情况。

  ——演播室访谈——

  陶恒生:有人说陶某某到上海去是奉蒋介石之命,到上海去卧底的,很多人这样说。经过我所观察的

  跟我后来的了解,卧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父亲呐,是连手电筒的电池怎么装他都不会的。有一天他问我说买了个新电池怎么不亮了,你看看吧,我打开一看,两个电池装反了嘛。他这么样一个人,你说他去卧底,去设立一个电台跟重庆发电报,还用密码,这是不可能的。你设立一个电台,你总要有点儿电机的常识吧,所以卧底不能成立,而且他也不会这么做。那么有人说你就承认卧底,不是对他比较好嘛。我说不是就是不是嘛,他没做就是没做。

  ——小片——

  1939年秋天,日汪在上海开始秘密谈判。日本人希望借此将他们要通过汪伪政权霸占的在华利益形成条文,明确下来。

  ——演播室访谈——

  陶恒生:11月开始谈判的时候,汪精卫指定的谈判的代表是梅思平、周佛海跟我父亲。在谈判的过程中,我父亲曾经两次要退出。跟汪说我不能再参加了,那么第一次他要退出的原因。就是说这个会推进得太快了,日本人把条约拿出来,马上就要讨论都不讨论,逐条就想要通过。第一次要退出的时候,汪给他写了封信就说是你还是勉为其难吧。第二次他想退出的时候,就是这个条约已经不成条约了,根本就是一个不平等的投降书了,不能再谈了。他心里非常痛苦。

  主持人:这个密约它里面有什么内容,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密约呢?

  陶恒生:这个密约美其名曰和约,其实日本人总括一句话,中国天上的地下的,老百姓手里有的东西

  甚至于老百姓脑子里想的,他都要,而且他都要管。是一个全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袁世凯一九一五年签的“二十一条”,大家已经把它骂得,丧权辱国得一塌糊涂了。可是这个条约跟“二十一条”来比的话,那苛刻多了,简直是不堪一睹的一个条约。

  主持人:在这个所谓的日汪密约签字之前呀,您的父亲和您的母亲通过信,信里面说到了什么内容呢?陶恒生:因为(我父亲)他住在愚园路,楼下有日本宪兵在守卫,说是保护其实是监视。所以他的信都是经过他的学生来看望他的时候偷偷带出去的,其中有一封信说他现在已经山穷水尽了,好像已经是污泥中的一粒沙子。他现在所想的就是怎么个死法,是触电呢,还是投水呢,还是割腕啊等等等等。

  主持人:给您父亲捎信的这个学生,他对您母亲说什么了吗?

  陶恒生:这个学生叫做鞠清远,他由上海就带了口信出来了,说先生在上海处境很痛苦,也很为难,很危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他,否则的话他真的可能会自杀的,这个时候是11月底的时候。我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就说我要想办法去救他出来,我决定全家去救他。

  主持人:为什么一定要全家去救呢?

  陶恒生:我母亲的想法是因为我父亲一个人住在愚园路,她第一步就是要想把我父亲,由这个地方搬出来。那么如果她一个人去的话,汪精卫可以说,哎,你来了。你也住进愚园路吧,结果达不到搬他出来的目的。如果全家一家子都去了,五个孩子都去了在那边租了房子了,那汪也没有理由说不让他出来。她是这么一个打算。事后我们想起来,这个做法可见我母亲,是非常有大智慧的。于是她就很快地告诉

  我们几个念书的孩子。包括我哥哥、我姐姐、我跟我四弟四个人。她吩咐我们赶快到学校去休学。我们就问为什么你们不要问,休学!我们就回学校去了,去找级任导师说我们要休学。级任导师觉得很奇怪,

  你们念书念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休学呢?我们说我们也不知道啊,我们可能要出国吧。老师就说什么回来,你们还是来我们学校上学。我们说当然了,就很快地办了休学的手续。在12月11号的时候,我们全家就上了轮船,12月13号到了上海。

  ——小片——

  1939年冬天,陶夫人毅然带领五个子女赶赴上海,以全家性命做赌注,设法搭救迷途的丈夫脱离险境。父亲能否得救,成为人质的一家人能否逃出虎口?下周同一时间请您继续收看《逃亡·1940 下集》。

  (历程》文稿及图片资料的版权属于中央电视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上一页
第2页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