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精选

  主持人:

  中医在没落这个话题,我记得好像有很多人也进行过讨论,因为我们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得并不好,实际上可以这么说,那个时候的这种文化背景,拿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对古文的理解,大大不如以前,而中医很强调传承。

  张晓梅:

  所以刚才姜老师说的,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其实作为我这种年轻大夫来讲,继承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要求最多的是,西医我们要会,我们要懂,还有我们要去做课题,所以对于很多古代,那些精华的著作和古书,相对来说我们就读得少一些了,所以继承的问题不免确实是很薄弱。

  主持人:

  这些古书到底有用没用?

  姜良铎:

  价值非常大,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来说,医药记录的资产,都是以文字形式为载体,但是这个东西,不是研究古书而研究古书,要古为今用,所以挖掘这些古代的文献,成为我们继承中医里头,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我们这个中医,也确实要讲究还有传承的问题,要往下带,所以高等教育,师父带徒弟成为中医里头,非常重要的内容。

  主持人:

  这是我们分析了一个原因,从古书上或者是从我们以前的经验传承,现在的确做得并不是很够,还有一点我记得大伙评论也很多,据说中医界有点像武侠小说,还是有很多门派的,比如派与派之间都有掌门人,能给我们说一下姜老师是哪派的吗,你们俩肯定是一派的。

  姜良铎:

  中医有好多流派,流派主要是处理考虑问题的角度,方法,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它基本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 ,那几本关键的经典著作,那还是不变的。

  主持人:

  现在中医界比较大的几个门派,还有哪几派?

  姜良铎:

  也没有专门的人来定这个,没有专门的人来确定,还没有像武侠小说,没有定五大派,但是各家所学不同是事实,大概大家目前来说是,形成一种地理性的学派现在还没有,但是每一个人看病的风格是不同的。

  主持人:

  很多人认为,不论是武林也好,或者是医林也好,门派之见是不利于发展的。

  姜良铎:

  不过学术上不同的争鸣,有时候还是利于发展的,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实际问题就是,争鸣将来要落实到临床疗效上,看哪个效果更好。

  张晓梅:

  就像清朝的叶天士时代,就在江苏的吴县有两个名医,一个就是叶天士,一个就是薛生白,他两个都是瘟病学派,但是叶天士主要是温热论,薛生白是湿热论,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当时他们同在一个地方,县衙的一个老夫人病了,首先就请了叶天士去看,叶天士看了开了药之后,老夫人好多了,但是还是没好利落,后来又请了两次,都没有完全彻底好,然后又请了不同门派,湿热论的薛生白,他一去一看,热去了,但是湿重,所以用药,一用好了,后来他们两个人通过私下知道,他用的药和他用的药之后,也等于是相互学习,后来他们两家都留下了宝贵的著作,叶天士留下的是《温热论》,还有一个是《临症指南医案》,那么像薛生白,他就留下的是《湿热病篇》,所以这两部著作,就在我们现在的瘟病学的教材当中,成为两大支柱。

  姜良铎:

  两大支柱,这两个是任何一个学中医的,都必须学的东西,呈这么一种状态。

  主持人:

  两位的意思我明白,就是说学派之间的这种学术争鸣,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医的发展的,如果要是所有的门派都融合了,中医就失去个性了。

  姜良铎:

  在学术上需要百花争鸣,大家研究,互相讨论。

  主持人:

  通过刚才两位的谈话,我们能理解一点就是说,中医现在的确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通过这次非典,我们的确能看到,中医还是有它很大的生存空间的,它还是有发扬光大很多的机会,我们相信那一天会到来的,但是除了像您这样的中医,要坚持之外,可能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也应该坚持,就是我们应该相信中医它是有效的,那没有问题,而且很重要的一条我也很有收获,一定要先树立自己的正气,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结尾:

  恐慌的阶段已经过去,我们又恢复到往日的心态与生活中。经历过这个春天的人们,越发懂得坚强与关爱。如果再一次有危难来临,相信我们一样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上一页
第3页
(编辑:栗原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