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档案2003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01日 10:48
书名:《焦点访谈》档案2003
编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
主编:梁建增、 关海鹰
页数:367
定价:20.00
前言
我们无法知道五十年后的中国青年人如何评价21世纪初叶的社会生活;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会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感兴趣一一如同我们对五十年前中国社会状况认知的渴望。
五十年并不久远。
五十年前,共和国诞生初期,一个活跃着我们的父辈、祖辈的年代一一对于我们已经相当隔膜。尽管那个时代的当事人还颇多健在(不过会越来越少),但由于记忆以及记忆之外的种种原因,他们讲述的经历未必完全真实,甚至显得有些可疑。我们所依赖的真正具有文献价值的材料也不丰富一一这从大量被重复使用的历史资料中可以得到证明。
五十年后呢?彼时,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我们国家已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已经完成。那时的青年将根据什么来认识活跃着他们父辈、祖辈的年代呢?
肯定地,我们留给五十年后的东西要比五十年前留给我们的多得多。
但是,即使是信息爆炸甚至是“后爆炸” 的时代,也不是所有被记录的东西都具有文献的价值。
忠实记录今天的新闻记者也许并不清楚历史学家怎样认识昨天。美国华裔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提供了一种方法。黄先生在其代表作《万历十五年》开宗明义的话就是:“全年无大事可叙……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感谢当时有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看似平淡无奇却别有深意的记录,让几百年后的中国人懂得了“大历史”——不是气度恢宏、纵横捭阖的历史,而是社会发展脉络清晰可握、了解于胸的历史大走势。
所以,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献不仅仅是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或伟大著作,更是真实描述典型社会状态的记录。
在当今的媒体中,《焦点访谈》的报道应该具有这样的文献价值。
五十年后,当人们也许已经享受到基因免疫疗法时,是否还能理解世纪初叶有正规药厂居然会兜售过期注射液;五十年后,当人们已经普遍生活在完善的人居环境时,是否诧异于世纪初叶一些房地产商低劣的欺诈手段……
但这一切曾记录在案,被《焦点访谈》。
按照目前的技术手段,如果不借助其他的转录模式,《焦点访谈》的节目磁带是无法保留到五十年后的;而传统的纸媒质却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本书的命运无外两种:把它;扔掉,或者把它存起来。这本书应该属于后者。
作为《〈焦点访谈〉档案》,其实也是时代的档案,我们讲述了一个过程。
“放宽历史的眼界,更应当避免随便作道德的评议。因为道德是真理的最后环节,人世间最高的权威,一经提出,就再无商讨斟酌之余地,故事只好就此结束。”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焦点访谈〉档案》提供事实,结论由历史去做。
历史就是这样被记录的。
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