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宝物回顾

新娘饰品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11日 16:07


  藏品名称:新娘饰品

  收藏者:吴盛富

  藏品来历:这套饰品是吴先生爷爷的奶奶十七岁出嫁时戴的首饰,老人家把这套首饰看成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代代相传,传到吴先生已经是第四代了。当年,传到吴先生的曾祖母时,老人家因为经济困难,无奈的时候把这套首饰卖给别人了。后来,吴先生的爷爷又把它给赎回来了。曾经有个台商想出三万元人民币购买这套首饰。吴先生拒绝了,他要把这套首饰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藏品特征:这七件饰品分别是:一根发簪、一对手镯、两条头饰和一对菊花钗。其中,手镯和菊花钗没有过于特别的地方,比较有特色的是另外两种饰品:扇形的发簪上,镶嵌着六块翡翠和上百颗珍珠;头饰上,穿挂着珊瑚、玛瑙、料器等不同材质雕刻的装饰品。

  相关背景资料:首饰通指男女头上的饰物,俗称“头面”。以后又成为全身饰品的总称,古代的首饰分为发饰、颈饰、耳饰、手饰和佩饰等等。古代先民对黄金白银的认识,开始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当时人们把这些珍贵的金属制成饰品,提供给贵族享用。不过最初的制造工艺呢非常简单,表面基本上光素无纹。到了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出现了錾刻、掐丝、镶嵌等十几种装饰工艺。这些技法在金银首饰上,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直到现在有些技法还在沿用。进入明代以后,金银首饰的制作,开始讲究线条柔和流畅,而且还把吉祥祝福的寓意附加在这些饰品上。后来,清代的工匠们又进一步发挥,借用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的谐音传递祝福之意,这种造型图案很快成为了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


  鉴定专家:薛捷 首都博物馆馆员、从事玉器、金银器、杂项等研究工作三十年

  专家评述:在清代,有百年制作历史以上的民间银楼呢,不但是能够仿制宫廷造办处所监制的那些银首饰的款式,而且一般地来说的话呢也很精致。这套银首饰呢,保存得很好,应当是近百年,也就是清代晚期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套银首饰呢,还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打制时候的那种银白色,说明它打制年代就不太久远。另外一个呢,它上头镶嵌的那些小的宝石,比如说像翠片啦,一些小的饰件呢,都是清代喜闻乐见的民间流传的。像这上头吧 ,我看有烧蓝的小鞋,鞋,为什么呢?就是辟邪的意思。我觉得呢就是说,这个东西虽然是说年代不算太久远,但是呢基本上还比较完整。这套银首饰应当说,它的工艺的价值比它材质的价值要高一些。所以鉴于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个价位在一万元人民币比较合适。

  专家鉴定团估价:10000元人民币

  (本文内容由CCTV《艺术品投资-鉴宝》栏目提供,若无专项许可,请勿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