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在那遥远的地方

更 尕 小 学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3日 13:32

  在青海湖的南边有一块湿地,被当地的牧民称为更尕海。更尕海的周围是丰茂的草场,它属于塘格尔木牧场的一部分。人们在这里逐水草而居。

  如果你在这里放羊,隐约会听到读书声,这声音来自更尕小学,它就坐落在更尕海的旁边。

  更尕小学成立于1986年,当时还是一所帐篷小学。所谓帐篷小学,就是学校要随着牧民的季节性迁移而四处漂流。直到1996年才在更尕海旁边建起固定的校舍。


  由于高原特有的强烈紫外线和沙尘暴,校园里的五星红旗已经被侵蚀亟待更新了。

  早晨,校长才让南加要赶到五十多公里外的县城。他要去办两件事情,一是为学校买一面新的国旗,然后,他要去找县政府的领导,商量更尕小学搬迁的事情。如果时间允许,他还想回家看看妻子和孩子。

  学校之所以要搬迁,是因为这里的基础实施太简陋了。

  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学校的生活条件却不能得到改善。更尕小学是一所寄宿学校,孩子们要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学校已经有六十多名学生,却只有两间狭小的学生宿舍,每间只能挤进30个孩子,多出的几个只好住到校长的宿舍里去了。

  交通不便是孩子们寄宿的主要原因,离学校最近的小镇是塘格尔木,两地之间是相距十多公里的戈壁滩。

  (采访校区校长)

  学生得病的话,看病的话,要到十三、四公里的唐格尔木去。那时侯老师们也没有摩托,也没有汽车。所以他们背着学生晚上连夜赶到唐格尔木医院去,这么一来困难很大。

  草原上没有疏菜,每个星期,学校的管理员至少要去塘格尔木镇采购两次。为了保持素菜的新鲜,所以不能一次大量地采购。

  学校只有一间屋子作为厨房,教室、宿舍的门前,或者校园的空地上就自然成了孩子们露天的餐厅。

  学校还有一个很大得问题就是没有电,没有电就意味着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机、没有电冰箱、没有一切跟电相关的电器。

  不过,在老师的宿舍里,有一盏节能灯,这是学校里唯一的电器,它的能源来自于窗前的这块太阳能电池。

  除了校长才让南加以外,学校还有两位任课老师——达哇太和娘杰本,他们俩都是当地师专学校毕业的老师。

  娘杰本老师在更尕小学任教已经两年多了,今年27岁,因为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工作,至今还没交上女朋友。娘杰本老师很喜欢看电视,这里当然没有电视。他还喜欢自谈自唱,他收集了好多藏族歌曲磁带,不过都留了在家里,因为这里不能放听。

  达哇太今年24岁了,今年刚刚到更尕小学来教书。他平时喜欢写作,创作藏文诗歌,他平时最喜欢的是看书。

  (采访达娃太老师)

  我喜欢琼瑶的书,还有鲁迅的一些文学类的。

  更尕小学的学生有60%来自贫困家庭,孩子交纳上学的基本费用都已经非常紧张,甚至有的孩子连课本都买不起,更不用说拥有一本课外读物了。课外读物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

  宽广的草原上有的是场地,课余时间,孩子们喜欢跟老师一起在草原上踢足球,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采访达娃太老师)

  非常的闷,孤独,真的。

  与更尕小学相距十多公里的塘格尔木镇原来是一所监狱所在地,后来才逐渐形成了一座小镇,更尕小学就是想搬迁到这里来。至少,这里有电,能用上电话、喝到干净的自来水,还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土公路。

  但是,校长才让南加从县城回来后并没有带来好消息,学校搬迁的事又要推迟一个学期了,主要的障碍是缺少资金。老师和孩子们又要在这里过一个学期没有电的日子,好在,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采访校长才让南加)

  我本来就是来自草原,我还是要服务草原。我们的学校老师也说过,我上学的时候他们也说过:“你们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发展民族教育的话,必须要到最艰苦最落后的地方去。”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真的待在这里也可以嘛,我天天和学生们一起玩、读书、讲故事、玩游戏,我挺舒服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听说我在这儿全部都说:“更尕?哎呀!那个地方不能住……”我既然来这儿上了课,我照常过我的生活呗。

  校长才让南加这次去县城并没有白跑一趟,他至少办成了一件事,为学校买到回来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

  秋天的塘格尔木草原开始泛黄,似乎要和金色的戈壁滩连成一片,崭新国旗在草原上反而红得更加抢眼。但愿新的国旗能给他们带去好运,但愿他们能早一些搬到塘格尔木镇上去,尽管,那里仍然没有一家书店。

(编辑:小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