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蓝印花布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6日 21:04
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读书时间》。今天的节目我们首先为您介绍的新书叫作《蓝印花布》。光听书名,您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谈论纺织技术的书,其实不然,这是一本充满了文化色彩、图文并茂的散文集。
解说词:
浙江温州,雁荡山深处,有一个叫泽雅的地方,直到今天,还保持并且使用着宋代以前的造纸方法。
很久以前,泽雅的先民们从福建的南屏迁徙到这里,山上的毛竹和山间的溪水为他们提供了维持生计的条件,从那时起,泽雅这个地名就和一种叫作南屏纸的产品一起为外界所知了。
据说南屏纸的制作需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有些程序甚至比《天工开物》和《梦溪笔谈》的记载还要古老。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看到古代的造纸工艺了。岁月像溪水一样平缓却义无反顾地流淌着,泽雅的山民们也一代一代义无反顾地传承着造纸这种古老的传统。
作家祝勇在他的新书《蓝印花布》里写到了泽雅的手工造纸,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在山乡中找到了泽雅纸坊。
祝勇(作家):
这就是泽雅纸坊了,这些坊差不多从明代开始就开始有了,大概有个几百年的历史了吧,这一带的山民都是从南方迁移过来的。因为躲避战乱,到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然后呢,在谋生的时候怎么谋生呢,因为这边自然条件一个是有水,就是这个水利资源特别充沛,河流特别多,河涧特别多,另外就是这个山上都有毛竹,到处都是竹子,给他们提供了造纸的这种想法,这样的话,从几百年间吧,他们就一直在这儿做这个纸坊,我们看到这个地方以后特别意外,就是咱们古代记载的那些造纸法,从书上能够看到,亲眼目睹的没有,现在就是这个村子还完整地保持着那种(造纸法)。我们跟那个《天工开物》呀,包括《梦溪笔谈》这些古籍做了个对照的话,几乎没有变化,所以我们看了以后觉得是一个活化石的这种感觉,觉得特别特别珍贵,而且他们现在这个整个村子呢,他们现在还是在以纸业作为他们主要的一个谋生手段吧。这是一个既是一个文化的一个创造,同时也是他们一个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带现在还是叫纸山。
解说词:
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在风景如画的泽雅,吸引我们的不仅有纯美的自然景色和古老的造纸技艺,还有山崖上那相连成组的四联水碓。据当地人介绍,这组四联碓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竹子在水碓里捣成纸绒、纸浆,最后变成一张张的纸。几百年上千年,水碓一直这样有节奏地循环往复运转着。
村民:
这有什么意思呀?没有意思!
解说词:
在泽雅人看来,造纸不过是维持生计,实在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村民:
烂衣服不好看呀!
解说词:
当初和祝勇一道来探访泽雅纸坊的还有一位著名摄影家李玉祥,他为《蓝印花布》一书拍下了很多照片。
李玉祥(摄影家):
这个就是在舂纸啦。这个就是黄坦洞,黄坦洞那边过去都是种植靛青原料,就是叫板蓝根嘛。但现在因为市场不需要了,板蓝根除了做药材以外,基本上就没有人种了。所以当地都改种生姜了。你看这儿种的全是生姜。这个是当地仅存的一户会做捞纸的那个叫捞帘的工具的一对老夫妻。他们这种技艺快要失传了。因为他们也没有后人再继承他这个手艺,所以这种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那种可能性吧。因为做一个捞纸的那个捞帘要费时费工,要费不少时间。后来我听说那一个捞纸的帘子好像卖到80块钱。
解说词:
李玉祥和祝勇不仅是朋友,而且对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有着同样浓厚的兴趣。
提起创作《蓝印花布》这本书的最初想法,我们还得从李玉祥的《老房子系列》说起。
李玉祥:
那时候最早做那个《老房子(浙江民居卷)》的时候,在浙江跑了很多地方。但也有些遗漏的地方,遗漏的地方都是个别的地方,一个是听当地的人给我们介绍,那个时候跑的话,因为手头没有任何资料,完全就是凭自己掌握的一些东西。去年我准备把这几个遗漏的点再跑一下,当时就约了祝勇和冷冰川,正好在江南四月的时候,沿了这几个地方又跑了一圈。
祝勇:
现在我们是在到皤滩的路上,这条路我去年走过一趟,去年就是和摄影家李玉祥在一起,去年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在楠溪江,到楠溪江去考察一下,然后很意外地走上了这条路,因为对皤滩,对于仙居这个地方呢,我们过去了解不多,搞这方面研究的人也比较少,我们意外地听说了,在仙居皤滩的这个镇里头有个枫树桥村,里面有一个三透九门堂是一个家族建筑,到现在就是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乱,经历了文革呀,没有破坏,保存非常好,我们怀着很强的兴趣,马上就到这儿来了。我们是在4月份过来的,正好赶上江南的梅雨季节,所以我们就是带着自己的行李走了很远的路,很艰苦地到了这个地方。包括走这条路,走现在我们的这条路,包括我们一直到这个枫树桥村村里面,一直在三透九门堂整个过程中都是在下雨,那种梅雨季节,但是我们尽管是历经一些辛苦吧,但是看到那个三透九门堂的时候我们还是非常震撼。
这就是三透九门堂了,站在这个角度看得比较清楚,这个村子一代一代人的这么兴衰呀,人已经消失了,已经看不见了,但是这个建筑留下来,一直到今天,这三透九门堂是一个明代开始兴建的一个家族建筑,就是一个周氏家族吧,他们几个兄弟,就是整体上他们是一个大的家族,但是他们因为南方的院子一般都是四合院或者三合院,所以它几个院落之间也是一种独立的关系,跟我们在福建看到的那个土楼不太一样,土楼基本上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那么在这个三透九门堂里头呢,我们看到,它从外围上来讲是一个总体的大的建筑群,那么里面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而且就是统计了一下吧,大概整个三透九门堂有一百多间房子,而且这些房子和院落之间相互之间都是连通的,就是在民国的时候呢,据这个村子里面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就是民国的时候,抓壮丁的时候,就是当局来抓人的那个人,进了村子以后,进了三透九门堂以后,就好像进了迷宫一样,这个村人从任何一个房间进去都可以通到其他的院落,通到其他的房间,就根本抓不到,所以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建筑,这样的家族建筑在咱们中国民居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解说词:
三透九门堂的建造起源于一个口口相传的家族记忆。据当地的周姓老人讲,他们的祖先在五百年前的一次洪水中,发现从河流的上游冲下一口红漆棺材,出于恻隐之心,他们打算给亡灵重新安排一处安身之地,却意外地发现,棺材里面全是金银财宝。这个传说在当地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无人质疑。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无从查考了。
祝勇:
这是八卦窗,这是整个三透九门堂最精美的一个门雕,它的来源就是易经,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整个就是那种把易经作为宅子的这种镇宅之宝的那种感觉,一种图腾吧,里边有很多细节,你看这里边有很多吉祥的动物像螃蟹呀,还有一些什么各种的吉祥动物,是一种图腾象征,雕刻非常精细。而且就是说在这么几百年的历史当中没有受到破坏,现在不断地有些文物贩子到这个村子里面来,然后呢,就是可能是想打这些文物的主意吧,这个村民包括三透九门堂里面的居民吧,现在文物保护意识都非常强,我上次来的时候,去年春天来的时候,他们整个用木条把八卦窗给封了起来,然后我们再三解释我们是来宣传,是来介绍的,这样老乡才同意帮助我们把上面的封条给摘掉。然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八卦窗的真实的面目,而且拍下了它的真实的一个情况。这个东西现在已经是非常罕见了。
解说词:
温州话很难懂,但是从热情的介绍中,还是能流露出当地人的自豪。
村民:
祠堂好,祠堂好。祠堂要不要去呀?就是这里要不要去?就是这个。
祝勇:
我们上次来的时候也是您给开的门吧?
村民:
可能是吧。
祝勇:
去年,对!
解说词:
平日里,周氏祠堂木门紧锁,已经很久没有人进去了。在有关的资料中记载着,周氏祠堂位于枫树桥北面村口,是一处三进式的清代建筑,正殿为三开间石柱结构,每根石柱都刻有楹联;木构件雕梁画栋,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整座建筑富丽堂皇,气宇轩昂。眼前的景象与资料的记载形成了强烈反差,让人不由得惊叹岁月无情。
告别枫树桥村,我们跟随祝勇来到了《蓝印花布》一书中写到的皤滩龙形古街。皤滩距离繁华的温州市其实并不遥远,但这里的人们却仿佛生活在遥远的童话中,日子过得从从容容。
祝勇:
这就是皤滩的龙形古街,因为皤滩这个地方,它在历史上是一个交通要道,有五条江在皤滩这个镇汇齐,所以它历来是这个商旅云集的一个地方,所以整个这条街就是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商业街,很多的店铺商号,包括赌场,包括什么,都在这个街上聚集。可以想像这条街在过去几百年呢,在历史中是一条非常繁华的一条街,人声鼎沸的这么一条街,现在我们坐在这儿呢,已经是空空荡荡,有一种人去楼空之感了。现在它这座小镇几乎成了一个空巷了吧,我身后的这个就是一个药店,一家老字号吧,同庆和,同庆和号道地药材参茸官燕丸散膏丹,像这样的字号呢在皤滩古镇非常非常多。
解说词:
走在龙形古街上,到处可以见到各种老字号的招牌,有些写在木匾上,有些写在墙壁上,像:苏松布庄、两广杂货、炼石补天、山珍海错、蓬岛源流、色赛春花等等,这些老字号的匾额与落日余辉一道,诱发着关于古街昔日繁华的想像。
寻访蓝印花布最后的旅程终于来到了。今天我们要去拜会一位重要人物薛勋郎。
薛勋郎(夹缬制作者):
哎呀,我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祝勇:
不,挺好,挺好。
解说词:
传统的蓝印花布,根据不同的印染方法,分为夹缬、蜡缬和扎缬等四种,其中夹缬的制作技艺,据典籍记载已经失传了。薛勋郎师傅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一方面拜师学艺,一方面自己研习,终于恢复了这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但是,由于原材料的缺乏和市场销路的问题,这种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失落的手艺再次面临困境。现在,薛勋郎每年只能印染一两次蓝印花布,我们很遗憾没能赶上机会。还好,我们找到了一段资料片,从中可以看到夹缬的制作过程。
提起夹缬,薛师傅有很多话要说。
记着:
这木版不用的时候就得泡着它是吧?
薛勋郎:
唉,你不泡不行啊,它就变形了。
好,我们就这样摆吧。
记着:
品种少就是说这个模子很少是吧?
薛勋郎:
模子就没有了,基本上也是没有人刻了。
记者:
没人刻了,哟,这种工艺要丢了那就很可惜呀?
薛勋郎:
那没有办法,上次我们浙江电视台也采访过了,问题就是你刻这个版子现在没有什么生意呀,他生活怎么过,没有办法,他也感到很可惜的,他刻这个版子也是祖宗祖传下来的,有几十年了。他现在也感觉到很可惜,但是没有办法,他也为了生存呀,只好做其它生意去了,所以说我们这个版子在我们解放初期的时候,只要几十块钱刻一副版子,现在要几千块钱他还不给你刻,你说这个东西成问题不成问题,靛青也是一样,我们这个三个是配合起来的,这个靛青你现在不染这个布了,它就是染这个布起作用的,如果不染布他这个靛青就不制作了,所以说他这个靛青只能够晒干了以后给国家收购,是这样子的。
祝勇:
这就是百子图的那个版子吧?
薛勋郎:
对,这个是百子图。那个龙凤的版子是这一个。
这一副版子刻一下子要8千块钱,他还不愿意刻。
现在就是我们这种布实际上很简单的,但是这种布叫人家织呢,叫人家织50块100块都不愿意。为什么呢?你就是织那么几匹布,不是长期搞下来,如果长期搞下来,这种就好办了,你现在织布的工具都没有了,有的买都买不到,所以说现在这个工艺很困难的,想保留很不好保留就是。
解说词:
过去当地人结婚,是一定要用印有百子图的夹缬做被子的。平日里,人们也离不开夹缬。现在,粗糙的蓝印花布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古老的技艺还能不能有一条阳光明媚的出路呢?
主持人:
看完了刚才的《寻访蓝印花布》,又到了新书推荐的时间。我们首先要为您介绍的这本书叫作《城记》,这是一本讲述北京城上个世纪百年沧桑巨变的城市史书。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历史名城来说,百年只是转眼一瞬。但上个世纪这一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至今仍使这个城市保持着一种历史的惯性,塑造着它在今天以及将来的形态,有形有体地影响和决定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生活。本书所引用的史料,均来自老报纸、老期刊、尚未面世的文字资料、当事人的口述以及与之相关的史籍论著,并选配了与文字同样重要的三百余幅插图。
接下来要为您介绍的这本书叫作《城市及其周边》,副标题是《旧日中国影像》,这是一本老照片专辑。书中收入了展现十九世纪末中国六座城市面貌的珍贵照片,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宁波、香港和威海卫。这些照片都是收藏家方霖从海外购得的,大多出自当年来华的外国摄影家之手,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一些城市及其周边的景观。
现在拥有私家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司机来说,在享受驾驶乐趣和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那么接下来我要为您介绍的就是这一套《车主掌中宝系列丛书》。这套丛书一共有三本,书名分别是《汽车途中故障应急处理》、《汽车驾驶技巧与禁忌》和《汽车使用养护随身手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内容实用、形式活泼、可操作性强。
最后我们要向您介绍一套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丛书,这就是《提姆与莎兰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引进版的图画故事书。这套书在日本的累计销售量达到了130万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套丛书一共有7本,书名分别是《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圣诞夜收到的礼物》、《爸爸送给我的礼物》、《提姆与莎兰去野餐》、《提姆与莎兰的新朋友》、《提姆与莎兰的小木屋》和《提姆与莎兰大反串》。
好,观众朋友,这一期的《读书时间》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建议或者是意见的话,请随时和我们联系,联系方式打在了屏幕上。观众朋友,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完)
《城记》58元
王军 著 三联书店出版
《城市及其周边》45元
方霖 锐明 编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车主掌中宝系列丛书》45元(3本)
李东江 於海明 李和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提姆与莎兰系列丛书》126元(7本)
[日]芭蕉绿 图/文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