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同的看法,说明在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非常微妙的矛盾。每个作家在动笔之前,恐怕都要首先面对这一问题。那么究竟他们是如何来处理这一对矛盾的呢?
《李自成》是很多人非常熟悉的一部历史小说。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
这本书成为人们争相购买与阅读的热门读物。它的作者著名作家姚雪垠为《李自成》的创作
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查阅有关的历史书籍,记录了大量的卡片资料。姚雪垠对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历史人物和细节都要反复的推敲。
学者俞汝捷:
姚雪垠对很多问题呢,包括这个抽烟。抽烟能不能到那个时候,已经到那么普遍没有,农民军里面是不是那么普遍可以吸烟,这都是可以推敲的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湖南作家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市面上掀起了一股曾国藩题材的出版热。甚至出现了“为官须看曾国藩 从商必读胡雪岩”的说法。在《曾国藩》的创作之前,唐浩明是湖南岳麓书社的一名编辑。负责出版社里有关《曾国藩文集》的整理编辑工作。
作家 唐浩明:
最先呢,我还没有想到要去做个作家。我最先呢是要把这个人物,要把他研究深透。所以我一开始啊,是从对曾国藩研究入手的。写了好几篇曾国藩的这个研究论文,很正规的学术研究论文。
历史上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在曾国藩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内,他获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然而在他死后三十年,曾国藩又被看作是卖国贼和镇压农民军起义的刽子手。
作家 唐浩明:
一开始最先啊,是编他的家书。我在家书里看到一个人物,跟后来已经成定论的,就是他是个很坏的人,我觉得完全不是那样的。他是一个我们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所规范的一种很典型的标准人物。他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子,一个很慈爱的父亲,也是一个很贤良的兄长。
正是对曾国藩家书这些原始资料的研究,使得唐浩明接触和掌握了一大批历史掌故和细节。通过他的小说,人们对曾国藩的看法开始变得客观起来。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和认同。
对历史的学术研究,使唐浩明的小说创作受益非浅。然而对另一些作家来说,真实的历史有时候也可能是把双刃剑。作家熊召政曾是一位诗人,后来下海经商,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熊召政又重新拿起笔,开始了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创作。在动笔之前,他花了五年的时间来研究张居正这一历史人物。
作家 熊召政:
我在动笔写第一稿的时候,始终有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生怕越雷池半步而不像历史。
|